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第4/6页)
余的房间容纳各地涌进的人士。安姬兰当时渴望把祖母宅第中多余的卧房提供出去。 她明知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事,但仍很愉快地梦想着某些年少的皇亲们如何成为她们的贵宾。 就在这时,公使馆的大门开了。 安姬兰赶紧从树缝间望去,有一群步兵在前头开路,台阶上放着一卷正待展开的红色地毯,这些事实显示她等的时刻不远了。仆役的制服非常时髦漂亮,职位高的绿色衣服上佩戴许多金色细繐,职位低的则在金色钮扣上雕刻塞法罗尼亚的纹章。 从公使馆敞开的大门,她看到水晶吊灯及大理石楼梯。 塞法罗尼亚公使馆此祖母的住宅大得多,是由贝格瑞福广场两座紧邻的大厦打通合而为一,并把两栋楼的入门改成中间一道大门。 大门顶端旗杆上飘扬着一面巨大旗帜,使人印象鲜明。带有罗漫蒂克色彩的旗帜常使安姬兰的心儿跳跃,精神振奋。 有几次,她梦见自己泛舟大海,登陆希腊岛,找寻一片叫阿波罗的陆地。根据书上记载,这地方会发出一种世上罕见的奇异之光,她正为追求此光而来。梦醒时,不禁哑然失笑,知道自己的梦境不太可能实现。 或许,只有等父亲大发慈悲,如她所愿地允许她到印度去居住,当船带着她行经地中海航向苏伊士运河时,她将经过希腊岛,届时方能一瞥希腊岛南端的这座岛屿。 等了许久,依然不见王子。安姬兰有点不耐烦,如果他不赶紧回来,自己就不能再多待,得赶紧回屋去了。 祖母睡醒时便会拉铃唤人,等哈娜慢慢走进去,第一个就问哈娜要热水瓶,接着是找她的孙女儿。 “找安姬兰小姐到这儿来,哈娜。”她总这么说:“报纸上还有许多文章她没有念给我听呢。但是先把眼镜递给我,我想看看我的帽子有没有戴正。”梅威夫人在年轻时是人尽皆知的美人。她有一个特殊的习惯,就是那镶有美丽小蕾丝边,系着蓝色缎带的无边小帽必须端正地戴在她稀疏的发上。 因为有一旧教区神父拜访她离去后,她偶而一瞥镜子,发现自己和神父会谈的那一大段时间,帽子竟然一直歪歪斜斜的,这副模样使她觉得自己丑陋万分,所以打这回起,她坚持一天至少照十来次镜子,才脑葡定自己的帽子的确端正了。 “他到底在那里呢?”安姬兰很纳闷。 她想,是不是午宴不如她想象的正式,而王子被某位冶艳动人的小姐迷惑得脱不开身,干脆不赶回来了?安姬兰在这两年来从祖母的叙述中了解不少社交圈的事。有些女人特别打扮得妖媚诱人,不仅为了吸引丈夫的注意力,更希望引起绅士们的垂涎,成为群众的焦点。 不只是国王的新宠引起其它夫人妬羡,而发生争风吃醋的事,安姬兰更发现无数的事件都牵扯着她听说过的一些可爱女人。 梅威夫人年轻时也周旋于名人绅士之间,所以她谈论的尽是当代美女的故事,如名扬一时的朗粹太太、德格瑞夫人及沙勒兰公爵夫人。 但是她们都年华老去,新生一代美女如云,不亚于前辈,在社交界放出异样光芒。安姬兰从读报的经验中发现祖母对报上所提年轻一辈的女人认识得很少,这些女人美丽华贵的礼服为贵妇人杂志争相罗致为插图。 她尽力想象到底那个女人能吸引王子的注意?如果王子能说流畅通顺的英语,他会如何向她搭讪? 不知在什么书刊上记载着希腊的上流社会人士大多以法语互相交谈,她认为这几近乎叛国的行径是对该国的一大侮辱。 为什么他们不以身为希腊人,能说希腊话为荣呢?记得父亲和一些长辈常勉励她,身为英国人,便承继上帝所赐美好的一切。 案亲远居异乡,她更能体会他说这话时的感受。毕竟,不列颠王国已征服印度,女王统领着整个印度,而且印度总督的重要性与欧洲任一国王的地位相等。 “或许终有一天爸爸会受命为印度总督,”安姬兰想:“那时,他就不能拒绝我到印度去了。” 想归想,事实却是事实,居住在印度的贵族侨民中有许多富甲当地足以为总督的,那是一介军职人员所能问鼎呢?而且她知道父亲尽忠职守,不求名利,只要战况所需,便即刻整装待发,率领所属部队,奋战于北疆。 “男人酷好打仗,”有一次母亲很凄切地说“奋不顾身,拋儿弃女的。身兼两职的太太最厌恨战争了。” “为什么男人都喜欢战争呢?mama。”安姬兰问她。“因为战争是一种冒险,一种挑战,而男人的本性就是喜欢冒险,愿意接受挑战,”母亲很忧愁地说:“他们认为在家闲坐无事是最无聊、最笨的事。” 母亲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女人被迫拱手把丈夫送给战争,送给男士俱乐部,更送到另一个女人的怀抱里。” 母亲说到此处,方想起小安姬兰是她倾诉的对象,马上改口说: “小兰,练琴的时间到了,不要浪费时间来跟我谈话。” 安姬兰一直忘不了母亲的感慨,她很渴望知道父亲不让她到印度的理由,是否因为他找到另外一个女人来代替母亲的位置?但是她敢肯定,无论是谁都无法做得像母亲一样好,因为母亲是那么美丽温柔、善良亲切。 这些美德不正是男人渴求的吗?难道还有其它令人不解的吗? 安姬兰对自己提出了这些问题,但却无法加以回答。究竟,她对人类了解太少,又如何能回答这些有关人类感情生活及人际关系的深奥问题呢? 母亲在世时,请过一位女家庭教师来教导她。后来她搬到城里投靠祖母,进入一所经过严格挑选,直辖于女王陛下的女子学校就读,继续完成学业。 她很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学识此多数同龄的女孩要丰富得多,见闻也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