嘘_第二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第2/5页)

老父的手。

    她是家中最小的女儿,出生那年,父亲已经四十八岁。

    老人凝视她长久,想叫她名字,终于记不得,但是,却没有什么遗憾,转头去看花。

    那样精明的生意人,不为记得父亲每晚都在书房工作到深夜,私人电脑发明后他第一个学习运用,早十多年已经成为网友…

    现在,得由护理员喂他喝咖啡。

    不为问:“仍然喜欢奶多糖多?”

    小于点点头。

    老人转过头来,发觉不为还在,有点高兴,朝她招手。不为过去蹲到父亲膝旁。

    正想这样说:“爸,我不走了,我天天陪着你可好”听到门铃大响。

    自露台看下去,只见门口黑压压站了一班人,他们抬起头来,大声叫:“不为,快来开门。”

    原来是大哥大嫂到了,他们也带了孩子来。

    同不劳刚相反.不虞只得两女。

    不为连忙下楼去帮忙。

    不虞一进门就问:“不劳到了没有?”

    不为微微笑“比你早一点,已在医院里。”

    不虞顿足。

    他吩咐妻子:“快把行李搬上去。”

    不为说:“我带你去看父亲。]

    不虞却怪叫:“一共才四间房间,却被人占了两间,其余父母一人一间,我们一家四口住什么地方?”

    [不过三两天,这样吧——”

    “谁说三两大?我们回流照顾父母,暂时不走了,我们住母亲的主卧室,家畅,”他唤妻子“四个人挤一挤。”

    不为发呆,占了母亲的房间,母亲出院,又挪往什么地方?

    她觉得不能再懦弱下去,不为提高声音说:“大哥,请你镇定一点。”

    大嫂齐家畅冷笑一声,用流利英语说:“meimei你有什么话说?你一日未嫁,一日姓伍,还有说话权利,我最不明白艾历逊太太为什么带着三位艾历逊先生也采霸占家产!”

    齐家畅是美国旧金山出生的华人,她根本不会讲中文,可是一开起口来,又不像对中华文化没有了解:她完全掌握了华人重男轻女的思想重点。

    她接着说:“我是大嫂,我有主张,把其中一间房间的行李捧出去,一人一间客房,怎可以占用母亲房间,meimei,你睡客厅。”

    她真是身体力行,立刻把房里不劳的行李一手拎出,一脚踢落楼梯。那两只箱子嘭嘭嘭嘭滚下梯间。〔谁要说话找我来讲。”

    不要说是不为,连保姨都呆住。不虞的大女儿听到巨响,受到惊吓,忽然哭泣。

    不为连忙去照顾那女孩“小仍,到姑姑这边来。”那眉目清秀的女孩躲到不为怀中。

    不为低声斥责:“吵什么。女儿都吓哭了。”

    大嫂这才躲进房内用力关上门。

    小仍有轻度智障,十三四岁,已经发育,乌亮头发,雪白面孔,可是智力永远像五六岁。

    不为最痛惜这个侄女,几度不辞劳苦带她到欧洲旅行,为了这个,大哥大嫂给不为三分面子,否则,一起挨骂。

    小仍的meimei小行冷冷在一旁袖手旁观。

    不为叫她:“小行,你也过来。”

    小行很讽刺地说:“屋用好像只得为姨是正常人。”

    不为说:“嘘——”

    小仍躲在为姨怀中静了下来。

    小行说:“我不想跟来,我已满十二岁,不用保母,可以照顾自己,可是妈说,吃粥吃饭就看这一次了,又说,人多势众。”

    没想到不虞与不劳同时用上了这句成语。他们这两家已经好久没见面。上一次回来,艾历儿子占美及威利,叫了小仍一声“白痴”两家便交恶。

    确是同胞生的兄妹,但是,当中夹着两个至亲密的外人,情况便不同了。两家已情同陌路。

    不为听见保姨轻轻叹口气。保姨是母亲远房表妹,在伍家做管家已有三十多年,一直可惜伍家三兄妹不够和睦。

    不为问大哥:“你不去医院?”

    “明早再去。”

    根本不急。

    他们一家回来,另有目的。

    “肚子饿了,保姨,一会拿些精美小菜出来。”

    看到父亲,只喊一声“爸”

    又说: “小妹,爸的财经状况,你可了解?”

    不为据实答:“我一无所知。”

    不为觉得厌恶,躲进厨房。

    只见保姨吩咐女佣:“有无姐妹?请来帮忙做收抬洗熨,现在屋子里一共十三个人。”

    “不,”不为说:“刚刚一打,我明早搬出去。”

    保姨看住她。

    “我不争,父母还健在,争什么?”

    保姨点点头。

    不为问:“这十多人的开销,mama可有安排?”

    “安排妥当,”保姨有点宽慰“你mama一直会得理家。]

    不为这才放心。

    〔你呢,你钱可够用?”

    “我一直零零星星投稿,也赚到一点生活费。”

    “不为,做作家这回事呢,不够牢靠,你不如找一份教书工作——”

    “我明白,多谢指教。”

    不为同哈拉昆出版社通了一次话。“莉莉,我思想搞通了,你手头上有什么题材,我都愿意尝试。”

    “为,你没事吧。”莉莉担心。

    “我需要收入”

    “ 谁不需要。”

    “请把题材电邮给我。”

    “我立刻安排。”

    一个人,就是这样逐公分逐公分放弃了理想与坚持的吧。老大了,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