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二章 (第2/4页)
。”东方飙感慨地说。他的声音洪亮安稳,让人想到他健壮的体魄。 “听说那天有人来要债,把谭秀妮摔得头破血流,是您教训了他。” “那是我实在看不惯了,太欺负人了。” 对这位久闻大名的太极拳师,能借这件事来结识他,太好了。认识这种独特的名流是有价值的。听说他经常被请到中南海和许多部委机关传授太极拳,他认识的上层人物难以计数,许多高级干部尊称他为老师。初踏进他的高门坎,见到这样一个神仙般的老人颇有些紧张。她听过不少他的传闻,他手掌平托小鸟,能使鸟飞不起来,他哈一口气,能使门开开。…他的名字和传闻都在她心目中有着超尘脱俗的神秘色彩。但她什么门坎都敢迈,越难见的人越要见。此刻谈起话,她立刻发现:这个神仙似的人物不仅说着一口很道地的老北京话,而且竟在自己这个小记者面前显出某种局促来,这可是她所熟悉的凡俗心态,她一下坦然了,心中很好玩地笑了笑。这时,屋内的一切,陈旧的门窗,粗陋的布置,斑驳的顶棚,圆椅上的草蒲团,大门上的破竹帘,都显出世俗的简陋寒伧来。两边房门上挂的居然是那种小饭店门口的“珠帘”红绿白黑的,再怯不过了。 “现在谭秀妮想离婚,您的看法呢?”她问,也算道德伦理观念的社会调查吧。 老人摇了摇头:“这我说不好。要说她替乐天明背着黑锅,熬上十八年,有老有小的,一个人是太难了。可…上边领导不是在给她做工作?她是典型儿,典型儿不能随便垮了,是不?”老人是名闻遐迩的太极拳师,可对这世间的事情却很看不透,说到“领导”、“典型儿”还觉得是挺神圣的事。 她转移话题,询问了一些有关他的事,听说他编写的一本太极拳书一直找不到出版单位,便表示愿意帮忙,而且有时间要专程采访老人。在老人的千恩万谢中她起身去另一家。 行了,她在京城仰慕的东方飙这儿,已经有了特殊的地位。这是今天顺手就得的收获。现在介绍几个老干部来他这儿学太极拳肯定没有问题。她的面子很大。哈哈。 谭秀妮头被包扎了,眼鼻酸酸地搂着儿子在床边坐着。要债的汉子还没走,知道他姓张了,叫张大个儿,开汽车的,挥着手在屋里吵闹着:我这钱也来得不容易,一分一分攒下的。她只有低着头不吭气。能说什么,人家冒火她能不理解?她只能硬着头皮听他嚷,听他骂。一个个逼债的,都是靠硬着头皮熬走的。 嫁给乐天明图什么?知道他是骗子了,为啥还和他结婚?因为生米煮成熟饭,已经是他的人了?因为他厉害?他一眯眼盯人时,露着可怕的凶光。不跟他,她会被打断腿。因为他长得帅气?他穿着皮夹克,蹬着黑皮靴,呱吱呱吱迎面走来。他一迈腿骑上自行车,挥挥手她就坐上后座,他一阵风似地带着她红红绿绿,到这儿耍到那儿玩。在没人的树荫下草地上,在夜黑的公园角落里,在家中,他像头狂热的雄兽,弄得她浑身触电般腾云驾雾。她恨他,又离不开他。她可以咬着牙吃苦,可愿意跟着他。至今夜深人静时,她还经常想到他,他又出现了,有力地搂抱她,搓揉着她,那么坚实,可她又流泪,咬牙根儿恨他。他害苦了她。点上灯看两岁的儿子,长得像他爸爸。她的泪滴在儿子脸上,儿子在梦中咂着舌头,她一下抱住他痛哭起来。姑妈醒了,劝道:秀妮,睡吧,你一天够累了。张大个儿的声音又在耳边震响,是雹子,是雨,她硬顶着。可她该走了,该卖冰棍去了,得养活一老一小。把儿子放到半瘫卧床的大姑身边,任他在老人身边滚爬,她推着小车吱吱嘎嘎上街了。先去批发,再在街上卖。卖一根挣一分,卖十根挣一角,卖一百根挣一块,卖两百根挣两块。买米买面,买盐买油,给孩子买奶粉,还要攒点,要探监,要还债,要防万一。她还探监?不了。她要离婚,她活不下去了。 张大哥,今儿我实在还不了您钱,您再过一阵儿来吧。再不行,您看我屋里有什么您要的,您就搬上走吧。 张大个儿扫了屋里一眼:你这儿没一样值钱的。 求您缓上我几个月吧,今儿您先让我上街去卖冰棍,我… 不行,来两次了,这次不见钱不走了。 门里门外都是围观的邻居,有个中年男子分开众人走进屋来。微微有些发胖,雪白的短袖衬衫,变色眼镜,背着手,挺着肚,颇有种自恃傲慢的派头,似乎很有身份,但又掩盖不住他的市民气。也是大院的老住户,叫屠泰。原来是汽车修理厂采购员,现在刚刚成了挂牌私人开业的中医大夫,自学出来的。 你总不能逼人太紧嘛。他对张大个儿说道。 她就这么支应我?等她和乐天明一办离婚,我找谁去? 你总得让人活,是不是? 让人活,要欠你钱呢? 我绝不这样逼人。宁肯不要这钱,也不能让人活不下去啊。 那得,您心善,今儿您替她还上这三百五吧。 你这不是不讲理吗? 您别嚼牙根,光说好听的。您今儿要肯先替她还上一半,我就服您,要不,您不过是个假善人。 你——… 我什么?谅您一个大子儿也不肯掏,别在这儿装洋蒜了。 屠泰的脸都气紫了,抬手指着:她欠你多少钱? 三百五。怎么,真想替她先还上一半?一百七十五,拿来,一见钱,我立马就走,绝不含糊。 好,我去给你拿一百七十五,你得了钱,立刻给我走,三个月之内不许再来。 屠泰住在夹院最南头,靠着水龙头——水龙头哗哗响着,几个女人围着池子洗涮,有人端着盆在旁边排队等候。提着水桶打水,可以优先,哗——,满了就走。一个大院的人际矛盾全集中在这水龙头上;左邻右舍的和气谦让、脸面也都在这儿表现。星期天一大早,各家都赶紧端着盆来占先。你蹲在这儿洗,他夹着盆在旁边一动不动等着,就是无声的催促。你若洗得不紧不快,他在背后挪一挪脚,就是一种不耐烦的提醒。要是抬腕看表了,咳嗽了,更是到了烦得不能再烦的程度了。你不安了,抬头说:我衣服还多呢,您先洗吧。他便会勉强堆出个笑:不不,您接着洗,甭急。轮到他蹲下洗了,他脊背就又感到后面的人催促了。今天不是星期日,洗涮的人也不少,见黄平平走过,少不得有番议论:是记者?来采访谭秀妮的,还要采访咱们邻居呢。黄平平装作没听见,习惯了。秀妮这辈子也没白活,总算出了名儿——她又听见这么一句。 屠泰住两间小房,夹院内的房子就小些,不相通,各开各门。一间挂着牌子“中医屠泰”成了门诊部。屋里转圈放着三条长凳,排队坐着二十来号人,病恹恹的。一桌,一边两椅,一边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