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部分 (第3/5页)
头,硬看不见骨头下面的钢刀。正因为这种唯利是图的近视眼太多,人间的悲剧和丑剧,才层出不穷。战国时代已近尾声,大家都将同归于尽,却仍勇于互相残杀。世人只注意强者的不信不义、凶暴残忍,忽略了弱者往往更不信不义,更凶暴残忍。 魏王国(首都大梁【河南省开封市】)国王魏圉,询问孔斌:“谁是天下的高士?”孔斌说:“世界上没有这种人,假使一定要指出的话,那就是鲁仲连。”魏圉说:“鲁仲连故意做作,不是天生的高贵气质。”孔斌说:“一个人拼命去实践,从不懈怠,就成了君子人物。一直故意做作到底,不中途改变,那就是天生的高贵气质。” 美德是逐渐培养出来的,大人物是自我训练出来的。世界上从没有一个人纯靠天赋,在娘亲肚子里便与众不同,生下来更胸怀大志,只有摇尾分子才敢这么认定他的主子就是这样。魏圉先生不相信他所看到的事实,目的只在贬低对方身价,这种反应,如果不是妒火中烧,一定是政治挂帅。 魏王国(首都大梁【河南省开封市】)安陵(河南省鄢陵县)人缩高的儿子,在秦王国(首都咸阳【陕西省咸阳市】)供职,充当管城(河南省郑州市)守将。魏无忌无法攻下,派人晋见安陵君(名不详),说:“请你遣送缩高到我这里来,我打算任命他当五大夫(文官第十二级),充全权执法官(执节尉)。”安陵君说:“我这是一个小小的封国,所发号令,人民不见得听从,请使节直接告诉他。”叫人引导使节到缩高那里,宣读魏无忌的书信。缩高说:“王子之所以看重我,是要用我攻击管城——使做父亲的攻打儿子坚守的城市,天下人都会讥笑。如果我的儿子为了我而投降,是背叛他的主人。做父亲的鼓励儿子背叛主人,魏无忌先生也不会喜欢,所以,请原谅我不敢接受任命。”使节回报后,魏无忌怒火上升,再派人通知安陵君说:“安陵虽是封国,却也是魏王国领土。我现在不能攻陷管城,秦王国就会利用管城作为基地,对我们反扑,魏王国将面临危险(管城与大梁【河南省开封市】间航空距离60公里)。盼望你能把活着的缩高送来,如果你不能或不肯,我将率领10万大军到你城下。”安陵君说:“我父亲成侯(名不详)奉我祖父(二任襄王魏嗣)的命令,镇守此城,亲手把刑事法规交给他。刑事法规上最重的条款是:‘臣属谋杀君王,子女谋杀父母,绝不赦免。即令大赦,凡举城投降敌人,或临阵逃亡的将领,也绝不赦免。’现在缩高拒绝你赐给他的高位,用以解除他们父子面对的困境,你却要我生擒他。这使我违背襄王(二任王魏嗣)的诏令,废除国家的刑法,宁可以死,不敢接受你的指示。”缩高听到消息,说:“魏无忌性情刚猛,而且自信心很强,使节回去,如果把安陵君这段话原封转告,大祸立即临头。我已经尽了我当臣属的信义,不可以叫我的国君被自己祖国的军队攻打。”于是,缩高到使节官舍,刎颈自杀。魏无忌没有料到会演变到这个地步,立刻改穿丧服,迁住厢房(缟素辟舍,表示最高的哀悼),派人向安陵君致歉说:“我真是一个小人物,思虑不周,在你面前说了些不该说的话,请你宽恕。” 这段史迹的重点应在管城,可是,原文却全力描述缩高和安陵君的对话。管城是否攻陷,或是解围而去,却没有交代。中国传统的史学家,习惯于这种僵硬的机会教育。于是,事实不重要,意识形态才重要。管城不重要,缩高、安陵君的言论才重要,历史不成为历史,而成了儒家学派的传道书。 秦王国(首都咸阳【陕西省咸阳市】)对魏王国强人魏无忌的强大实力,感到震恐。国王(五任庄襄王)嬴异人(嬴楚)抛出黄金20万两,在魏王国(首都大梁【河南省开封市】)制造耳语运动,透过晋鄙的宾客,向魏国王魏圉提出警告说:“魏无忌在外流亡十年,你擢升他当最高统帅之后,所有国家都甘愿听他的指示,这是一个明显的危机。普天之下,大家都只知道魏无忌,而不知道你国王。”嬴异人又屡次派出使节,向魏无忌致敬,问他什么时候登极?魏圉日夜听到的全是不利于魏无忌的情报,不能不信以为真,于是派人接任他统帅的职务。魏无忌了解他的处境,声称有病,不再出席朝会,日夜喝酒和沉湎在美女群里,只求速死。四年(前243年)后,果然逝世。 使魏圉决心排除魏无忌的,有两句话:“人们只知道有他,不知道有你!”这是“知他不知你”模式。范雎刚用它打击过皇太后芈八子和魏冉(参考前266年),魏无忌能保全性命,真是奇迹。因为,随着历史演进,这两句话越来越有杀伤力。 魏无忌忠义震天下,万众钦敬。何以魏圉所听到的,全是谗言?这固然是秦王国的银子厉害,也是魏无忌的一种错误。以他的权势和能力,足可以切断国王与外界的交通,至少也可以在国王左右,安置自己亲信——像田单在国王田法章左右安置貂勃一样(参考前279年),然而魏无忌却没有这样做,只缘他认为跟国王是亲兄弟,不可以待以机心,更不可以怀疑对方会心狠手辣。他缺少保护自己的行动,而终于使大局全非。仅只忠心没有用,必须使主子相信你忠心才有用。而又如何使主子相信你的忠心,那要看官场手段。然而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全部投入工作之后,已没有时间供他逢迎。中国历史上魏无忌故事一再重演,原因恐怕在此。 韩王国(首都新郑【河南省新郑县】)发动一项使秦王国(首都咸阳【陕西省咸阳市】)民疲财尽的攻势。水利工程师郑国,假装逃亡,投奔秦王国,说服秦政府,在仲山(东仲山【陕西省泾阳县西北境】)开山掘道,引导泾水,沿着北山(北方诸山)南麓,注入洛河(郑国渠于陕西省蒲城县东南,注入洛河,东西长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