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曰_第二部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部分 (第5/5页)

王国,为秦王国利益打算,不过要夺取魏冉的高位而已,所以一有机会扼住对方咽喉,就不放手。结果使嬴稷断绝了母子之情,也断绝了舅父跟外甥间的恩义。总而言之,范雎是一个危险人物。”

    我们同意范雎是一位危险人物的看法,问题是,在专制政体下参与政治斗争的每一个人,没有一个不是危险人物。范睢必须夺取魏冉的高位,才能实施他的外交政策。犹如司马光必须夺取王安石的高位,才能废除新法一样。魏冉对秦王国开疆拓土,诚然有很大贡献,然而,再大的贡献都不能允许他“专权横行,骄傲贪暴”司马光却认为只要看他拥立国王和煊赫功业的份上,他的官位就应该是铁铸的,神圣不可侵犯。而我们认为,一位女大亨加上四位男大亨,当权42年之久,也应该欠起屁股了。司马光所以有如此想法,只因为“专权横行,骄傲贪暴”的直接受害人,都是无权无势的普通平民,而当权派竟被一个小人物赶下台,打破“贵者恒贵,贱者恒贱”铁律,司马光就忍不住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即以纯私情而言,嬴稷并没有杀了亲娘,不过请她老人家不再干涉政治,也没有杀了老舅,不过请他老人家退休,这就叫“断母子之情、断舅甥之恩”?难道眼睁睁看着他继续“专权横行,骄傲贪暴”不闻不问,才合乎礼教纲常?如果这就是礼教纲常,礼教纲常可是毒药,平民可不希望永远被踩在皇亲国戚的御脚之下。

    诚如司马光所言,唯有官位和权力,不可以随便给人,也不应是私人报恩或复仇的工具。事实上,嬴稷请老舅掌握了42年的权柄,酬庸不可谓薄。如果把国家断送,司马光又要责备他乱把官位和权力给人了。司马光在评论田文时,曾说:“只要他的意见是正确的,即令本意jianian诈,都应该采纳。”(参考前321年)。然而面对嬴稷的改革,却忘了这段自己的话。范雎对一女四男的抨击,是不是公正?如果他说的是真的,嬴稷采纳,便应赞扬。如果他信口雌黄,嬴稷采纳,才应谴责。而司马光也承认一女四男“专权横行,骄傲贪暴”那么,为什么就在这节骨眼上,却去探讨他“jianian诈”的动机?

    司马光总是忘记自己说过的话,但永不忘记既得利益的士大夫立场。

    秦王国(首都咸阳【陕西省咸阳市】)武安君白起,大举攻击韩王国(首都新郑【河南省新郑县】),陷野王(河南省沁阳市)。韩王国首都新郑和北方的上党郡(山西省长子县)之间的交通,被拦腰切断。上党郡长(上党守)冯亭,派使节到邯郸(河北省邯郸市)说:“韩王国不能守上党,势必被秦王国攫取,然而我们宁愿成为赵王国的臣民。上党郡所属大小17个城市,谨呈献在大王面前。”赵王(三任孝成王)赵丹向平阳君赵豹征求意见,赵豹说:“圣人有句话:无缘无故,平空降临的好处,是一种灾难。”赵丹说:“上党军民都愿意归附我们,怎么能叫无缘无故,平空降临?”赵豹说:“秦王国对邻国采取的是蚕食政策,一口一口地下肚。它把韩王国拦腰砍断,使韩王国领土南北隔绝,难道目的只在占领野王一个地方?很显然的,他们的目标是上党,认为自然会掉到他们口袋里。韩王国驻守上党的那些官员,所以不向秦王国投降的原因,是想把灾难转嫁到我们赵王国头上。秦王国辛辛苦苦耕种,赵王国却去快快活活收割,即令我们强大,也不能从弱小手中夺取。何况我们弱小,怎么能从强大手中夺取?我建议,千万不可以接受。”赵丹再问平原君赵胜的意见,赵胜赞成接受。

    上党不但是个烫手的山芋,简直是个点燃了引信的炸弹,抛出去都来不及,赵王国却紧搂入怀,认为天纵奇福。赵豹的分析,入骨三分。而赵胜却像一个白痴,这个以“江湖义气”自豪的贵族,不过一个普通的浮夸之徒,眼睛只看到蝉,没看到黄雀;只看到土地,没看到秦王国大军。弱小国家,有弱小国家的立国之道,千千万万,不可横挑强邻。违犯这个原则,一定挫败,甚至覆亡。接受上党,是一项错误的决策。可怜的战士和人民——多达45万之众,为高级官员这项错误的决策付出生命。

    纪元前260年,秦王国(首都咸阳【陕西省咸阳市】)大军围攻上党(山西省长子县),赵军已46日没有粮食供应,官兵们饥饿难忍,在营垒里互相谋杀吞食。秦军包围圈越缩越小,而且不断挑战。赵军统帅赵括遴选精锐,组成四队,同时向四面冲杀。秦军阵地防卫森严,坚固得好像铜墙铁壁,赵军反复冲杀四五次,死伤遍地,仍不能动摇秦军一根毫毛。赵括决心孤注一掷,以统帅身份,亲自率领大军,发动最凶猛惨烈的一次突围。然而秦军拒绝rou搏,只以强弓对付,箭如雨下,赵括中箭而死。

    统帅阵亡,赵军崩溃,40万疲惫的官兵,向秦军投降。他们正在庆幸终于逃出浩劫,想不到更悲惨的浩劫还在后面。白起说:“秦王国已占领上党,上党人却归顺赵王国。赵王国军队一向强悍,绝不会甘心当俘虏,如果不当机立断,将来可能发生大乱。”于是使用诈术,先使赵军安心,然后全部坑杀,只留下年轻军官240人,放回赵王国,使他们报道凶信。这次战役,秦王国获空前胜利,前后总共杀45万人,赵王国野战军主力全灭,全国震恐。

    任何一个具有高贵心灵的将领,绝不杀降。俗云:“杀降者不祥。”杀降的功效是立竿见影的,但杀降造成的伤害,却长久不愈。白起虽然两年后就被诛杀,但我们并不认为那是杀降的报应。因为杀降的报应要严重得多,国家、社会,甚至全国人民的道德品质,都要为杀降付出代价。历史上从没有一个准许杀降的政府付得起这种代价。白起固然是名将,竟做出这种残忍的事,也不过一条恶狗而已,我们乐于看到他在杜邮(陕西省咸阳市东北)事件中所担任的角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