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R字号刑警 (第2/4页)
带上。那只袋子,一定是被某个匆匆离开高速路带的乘客不小心踢到减速的方向去了。现在,手提袋的主人只有眼睁睁的看着她的财物远去。 贝莱的嘴角动了一下。他想,如果那个女人够聪明的话,就应该赶快跨上另一条移动得更慢的减速路带。只要没有人再把袋子踢来踢去,她就还有追回手提袋的可能。不过,贝莱是永远不会知道那女人与手提待的结局了。高速路带疾速前行,那幕影像早已落在后面一公里外。 就常理判断,那女人追不回手提袋的可能性比较高。根据统计,在纽约市的高速路带上,每三分钟就有一样东西掉落,而无法物归原主。“失物招领部”是个庞大的机构,而这只是现代生活的另一项并发症而已。 以前的生活要简单一些,贝莱想。每样事物都比较简单。中古主义者崇尚的就是简单。 中古主义者具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对缺乏想像力的朱里尔·安德比而言,他所采行的方式就是仿古。眼镜!窗户! 然而在贝莱看来,它是对历史的一种探讨。尤其是对社会习俗的探讨。 就拿这个城市来说吧。纽约市,那所居住并赖以生存的地方,除了洛杉矶,它比任何城市都大。它的人口仅次于上海市,而它的存在,仅只有三个世纪。 当然,这个地理区过去也曾存在过某种被称为“纽约市”的东西。那个人类的原始聚落在此生存的三千年,而非三百年。关键在于,它当时还不是一个真正的城市。 当时根本没有城市,只有一些大大小小的人类群居处,暴露在空气中。那时代的建物有点像外世界人的圆顶屋,不过,当然他们之间是不大相同的。这些群居处(规模最大的人口几近一千万,但多数的规模从未达到一百万)散布在地球各处,数以千计。以现代的标准来看,这种群居处的效率是很低的就经济上而言。 地球上的人口日益增多,便不得不讲求效率。如果降低生活水准,这个星球尚可维持二十亿、三十亿甚至是五十亿人口的生存。然而,当人口膨胀到八十亿时,大家便只有处于半饥饿状态了。无可避免的,人类文明必须改头换面。尤其是当外世界(一千年前,它们还只是地球的殖民地)已经极其认真的采取限制外来移民的措施时,人类的文明就非要有一场激烈而断然的变革不可了。 激烈变革的结果便是城市的诞生。在最近一千多年来的地球历史中,这些城市随着变革而逐渐成形。庞大的规模意味着效率。即使是在中古时期,人类也已明白这个道理,也许他们只是不知不觉而已。家庭工业被大工厂取代,大工厂又被洲际工业取代。 想想看,十万个家庭分住十万幢房屋,或是一个有十万单位的住区?每个家庭拥有一套胶卷书,或是一个住区拥有一套胶卷书?每户人家各自拥有一套电视录放映机,或是中央系统的电视录放映设备?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你就会明白何者效率低了。 同样的道理,一再重复制造厨房与浴室不但浪费而且愚蠢,远不如城市文明中的地区餐厅与个人私用间,把效率发挥到极致。 于是,地球上的村庄、城镇以及所谓的“城市”逐渐死亡,并且被真正的城市吞。 即使早期,在核武战争的威胁下,这种趋势也只是减慢了脚步,但并未停止。一直到力场防护罩发明之后,它更是来势汹汹,难以阻挡了。 城市文明意味着将食物做最适当的分配,大量使用酵母或水栽法。纽约市面积有五千平方公里,根据上一次的人口调查,纽约市内的人口超过两千万。地球上约有八百个城市,每个城市的平均人口是一千万。 每个城市都是半自治的单位,在经济上完全独立,自给自足。它可以把建顶端包起来,可以把四周围住,也可以往地底下钻。它成为一座钢xue,一座巨型的、自给自足的钢筋水泥洞xue。 它的结构非常科学。大规模的行政单位办公区位于中央,而庞杂的居住区方位经过精心设计,另外有纵横交错的高速路带与平速路带穿梭其间。市区边缘则是工厂、水栽植物、酵母培育槽以及发电厂。在这紊乱的体系中,还有自来水管、地下排水管、学校、监狱、商店、能源输送线及通讯系统。 毫无疑问的,城市代表了人类征服环境的极致。人类征服环境的极致表现不在太空旅行、不在殖民到如今以傲慢自大独立自主的那五十个殖民世界,在于城市。 地球上的人,实际上已经没有任何人住在城市外面了。城市外就是荒野、开阔的天空,少有人能平静自在的面对这种环境的。当然,保留土地是必要的。它提供人所必须的水,提供人制造塑胶和培育酵母所需的基础原料媒和木材。(石油早已没有了,富于油质的酵母成为差强人意的替代品。)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土地里仍然蕴藏着矿物,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它仍然被用来种植粮食、养殖牲口。虽然土地的生产效率不高,不过牛rou、猪rou及谷物等高价位产品仍有市场,这些产品甚至还能出口外销。 经营矿物和牧场、开发农场以及引水灌溉等,需要的人力并不多。这一切工作只需远距离监控即可。在这方面,机器人能做的工作比人更多,而要求却更少。 机器人!这真是天大的讽刺。最先发明正电子脑的是地球人,最先利用机器人来从事工作的也是地球人。这些东西并不是最早出现在外世界的。然而,外世界的态度,却总是把机器人当成是他们的文明产物一样。 无可讳言的,机器人在经济上达到最高度的利用,其成果是展现在外世界。而地球上,机器人一向只被用来从事开矿及农耕工作。直到二十五年前,在外世界人的催促激励下,机器人才逐渐渗透到城市里来。 城市是很不错的。除了中古主义者,谁都明白城市是无可取代的。没有合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