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夜澜栅1 (第1/3页)
第五章 夜澜栅1 慈英慈和动惊雷,空心空对落蔷薇。 *** 自延昌元年起,魏主就对高肇专权有所觉察,特别是高肇与清河王元怿多次在公开的场合发生冲突,更使魏主感到高肇这个人在自己的面前,对自己的亲弟弟竟如此无情面,将来会发展到何种地步? 一次,元怿对魏主说:“臣听人说,最名贵的器物是不可以借人的。所以说,季氏祭泰山,孔子引以讥讽;仲叔乘特别豪华的高车,丘明以为深诫。就是因天尊地卑,君臣有别。皇上应该防微杜渐,不能让臣子有所逾越,取代了皇上。至于减少官员俸禄。赈灾和大赦的事情,都是应该由皇上颁发诏令,而后再由臣子去执行的。现在高肇作为臣子,却擅自超越权限,安置众多官员,赦免很多囚犯和死罪,独断专行放粮赈灾。这样以下犯上,使明君不能发布命令,而jianian臣却在下面任所欲为,大乱的祸害将从这里开始。” 魏主听了他的论说,笑而不答,元怿心里也就明白了。 后来,恒。肆二州发生了地震,死了不少老百姓,国内传言四起,说是魏朝就要大乱。到公元514年,南方梁朝投降过来的将军报告说,梁朝想首先从蜀地的方向来攻打魏国。听到这个消息,朝庭大臣纷纷要求向蜀地发兵。 魏主借这个机会,命令高肇带领十万兵马驻扎在蜀地,并在有机会时,去夺回被梁朝占领的益州。同时还派了二十多员大将随他一起出征,免得他拥兵自重。 时值寒冬腊月,军务不便,高肇十分胆怯。他向高皇后求情,请她帮忙求魏主再给增加些兵力,魏主没有答应。高肇只好硬着头皮向益州进发,在那里打了一个小仗就再也不敢动了。他出师不利,自然也就不敢轻易回朝庭,却正合了魏主的心意。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第二年正月,也就是高肇出征几个月的时间里,魏主元恪突然患病,仅仅两天,就在式乾殿里驾崩了。 众人都知道,这两天中只有高皇后一人尾随于皇上身边,而皇上本是青壮年龄,怎么会好好的突然死去?可谁都手中无证据,岂能轻易胡言? 魏主去世的时候,高肇正在巴蜀之间与梁国军兵僵持着,朝庭中掌实权的于忠。崔光。王显和侯刚等人,大多是高肇对立派的人。 当天傍晚,只有太医王显和宫人在魏主身边。王显向众人宣布皇上驾崩的事时说:“皇上驾崩前,嘱托朝庭众臣要保护好后宫。高皇后有令:从即时起,由皇后主管朝政,朝庭大事要向皇后报告。” 于忠和崔光两人听说凶信后,也不管什么“遗嘱”的事,不约而同地相约着急急跑向东宫。到了东宫不等喘口气,也不管群臣礼节。事体因由,于忠一把背起太子元翊就向式乾殿跑。到了殿内,就扶住太子向西哀哭。刚刚哭了几声,崔光呼吸尚不均匀地赶进殿来,便急让太子止住哭声,立即就要扶太子即位。 王显一看不对滋味,忙说:“太子即位,应该向皇后报告一声。” 崔光说:“皇帝驾崩,太子即位,这是国家的正常典序,举国上下皆应尊从,何须中宫命令?就是中宫在此也必是这般作法。” 王显又说:“太子登基是国家大事,不可草草,明日登基不迟,何必这样不成体统。” 崔光说:“天位不可一时空虚,怎么能等到明天?” 说到这里,急着赶来的元怿。侯刚等人也一起上前,都说:“太子登基,当务之急。” 众人边说边簇拥着太子,一起来到太极殿。众官为小元诩穿上衮龙袍,戴上冠冕,扶坐到皇位上。 于忠等人对崔光说:“太子刚刚坐定,就请崔大人摄行太尉职务,万万不可推脱。” 崔光到了此时,也就不再推辞,挺身走向前主持太子登基仪式。 崔光简明地说了一些套话之后,就执行为新皇帝进玉玺,佩绶带的仪式。侯刚和于忠两人扶着小元诩过来,跪着帮元诩接受后,再扶新皇上回到皇座上坐下。然后崔光一声令下,大钟响敲,所有在场的人都跪在地上山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高皇后虽然住在宫内,可是她的行动迟缓了一些,又加之她之前是一身丧服打扮,听到众人要扶太子继位,还须梳洗打扮后才能出面见众人。所以当她急急地来到太极殿之后,典礼仪式已毕。她看朝庭大势已定,不容再说什么,只好气愤愤地回到嘉福殿。 这天晚上,宫中整夜不断的人来人往,所有的在京大臣们都赶来太极殿前跪拜,稽首朝贺,万岁之声不绝于耳。 **** 第二天,朝廷颁诏天下,新帝继位,实行大赦,追悼先皇,全国举哀。接着又诏令在外征讨的各路大军班师回朝,南北两朝战事暂告段落。 领军将军于忠因堂妹于皇后死得不明不白,早就怀恨高氏家族,只是无缘发作罢了。他乘此机会,首先命令宫中卫士把王显拿下,说他:“陛下突然驾崩,身为御医的王显侍侯有误,罪在当诛。” 王显不服,想要分辨,于忠一个眼神。卫兵会意,用刀背从后面狠狠地打了他一下,把他击倒在地;然后拽入牢房,第二天早晨王显就死了。紧接着于忠等人传出旨意,让皇族老臣高阳王元雍入主西柏堂,任城王元澄主持尚书诸事。但是两个人任职之后发现,自己很难直接见到小皇上。 二月初下诏,尊高氏为皇太后,胡氏为皇太妃。并请皇太妃胡氏从别宫进到内宫,还住在宣光殿里。冯赢自然也跟着回来了。当月二十一日,葬魏主于景陵,尊为宣武皇帝,庙号魏世宗。 高肇还在函谷关,突然接到新皇帝的哀书,这才急急地星夜回奔。他明知朝中有变,自己过去的对立面现在都在京中掌权,此时回宫与己不利。但回去晚了与己更不利,再说高皇后还在宫中,京城中高氏一族人的利益和性命都系在他的手中,需要他立即回去挽救局面。一路上急得他整日啼哭,茶饭不思。仅仅几天时间便形色憔悴,神志恍惚,只恨马腿太短,不能立即返京。 好不容易回到瀍涧驿站,已经离京不远。因为到了深夜,更主要的是现在京中情况他一概不知。思来想去,始终不敢冒然进京,便暂时住在这里休息。刚好京中的家人也迎到了这里,他急忙招见,但没等家人报上几句话,他便不再听下去,自己一个人关上门不再出来。家人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