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独目夏侯 (第2/4页)
他:“高顺已将兵马退到彭城,臧霸、孙观、尹礼那帮土豹子也跑来助阵。看来吕布是想跟咱来个彻底了断。”他不想再讨论自己的眼睛,赶紧转移了话题。 “陈登到了没有?”曹cao现在最关心这个。 “已率五千广陵军到达彭城了。他给我送来一封密信,约定在交锋之际阵前倒戈。他有两个心腹,一个叫陈矫、一个叫徐宣,都是广陵当地人。为了消除咱的疑虑,陈登暗地里把陈矫派到了泰山郡薛悌那里,就算是给咱送个人质吧。” “陈元龙真是个心思缜密的人呐!”曹cao颇为满意。 夏侯惇却不以为然:“我已致书泰山郡,叫薛悌火速带陈矫赶来,不把人质握在手里,咱还是不踏实。另外,我已致书给梁国诸县,叫他们加强戒备,防止袁术发兵救援吕布。” 曹cao大感欣慰——莫看夏侯惇瞎了一只眼,身心虽受煎熬,脑子里却还不乱,这养伤的一个月里已将好几件大事办得妥妥当当。 “小心高顺,他的陷阵营厉害得紧。”提起陷阵营,夏侯惇面露愤恨“最近吕布又从张杨那儿弄来一批好马,重新武装了这支队伍,比在兖州时更能打了。” “哼!吕布之兵东拼西凑大多都是乌合之众,再有广陵兵阵前倒戈,纵有陷阵营也翻不了天。” “那也要小心…”夏侯惇不自主地去摸凹陷的眼眶“我就是一时大意才变成这副模样。” 曹cao听他把话绕了回来,心头又泛起感伤:“元让,你先回许都养伤吧,现在子廉在那里坐镇。” “我不去许都。”夏侯惇摇摇头“我不想让满朝文武瞧见我这副德行!我想去太寿古城完一个心愿…”昔日袁术北上,曹cao率师将其击破,连逐三座城池,其中就有兖豫之间的太寿古城。那座城几乎荒废,百姓逃亡殆尽,附近有睢阳渠流经。夏侯惇曾许下心愿,要在那里修陂,开垦良田重新召回百姓。“那里没什么熟人,我想清静几日,跟附近百姓干干活…顺便等这个创口长好。” “可以。不过也不要待太久,等破了吕布安定徐州之后,我就去找你。”曹cao消灭吕布之后就要立刻着手对付袁绍,那时可少不了夏侯惇这个得力干将。 这时就听帐外许褚禀报:“主公,泰山太守薛悌、泰山都尉吕虔率部前来,已在西面扎营。” “孝威来了,去忙你的吧。”夏侯惇扬了扬手,脸庞稍微偏过。 曹cao又看到了那个令人毛骨悚然的血窟窿,他尽量避免自己的目光投向那里,低下头拍了拍夏侯惇的肩膀:“多多保重。你现在若是不想见人,我吩咐亲兵夜里送你离开,这营里的事就暂且交与妙才处置吧。”夏侯渊毕竟是夏侯惇的同族兄弟,由他接管会省去不少麻烦。 韩浩、刘若、王图等部将都在外面等着,一见曹cao出来,又齐刷刷下拜:“末将护持不周,请主公…” “都给我起来!”曹cao急着见薛悌,搬鞍认镫上了马“事情已经出了,少说这种没用的话。现在最重要的是打好仗,给你们将军报仇,没事就给我练兵去!”说罢打马扬鞭从诸将身边绝尘而过;诸将一见可算放了心,朝着他的背影又是一拜。 曹cao回到中军大营时,薛悌已经在等候了,身后跟着一个相貌端正的年轻人,而他身后还紧随两个士兵,似乎是随时防备他逃跑。曹cao下马进了自己的大帐,令亲兵全都退出去,薛悌他们进帐。 二人进帐即刻下拜,起身后薛悌赶忙介绍:“这位是广陵郡功曹陈季弼。” 陈矫朝曹cao又是一揖,忽然扑哧笑道:“孝威兄错了,在下如今叫刘季弼。” “哦哦哦,”薛悌也笑了“刘季弼、刘季弼,贤弟的身份现在还要保密,不能叫其他人知道。” 曹cao颇感意外,薛悌这样的木头人竟然会与这小子称兄道弟,言语之间还颇为亲昵,赶紧重新打量这人。但见陈矫身高七尺、素衣皂袍,一张瘦长脸,目若朗星,大耳朝怀,左脸颊上稍有几点麻子,三绺墨髯刚刚蓄起,相貌倒也不俗。 “陈功曹,这些日子在孝威那里起居饮食还好吧?”陈矫是人质也罢,是客人也好,毕竟是陈登派来的,因而曹cao对他很客气。 陈矫连连拱手:“薛郡将待在下甚好,闲来小酌,品评一下关东名士,倒也有趣得紧。” “哦?”曹cao有点感兴趣“品评关东名士?都提到谁了?” 陈矫道:“在下无德无能岂敢随意指摘?不过我家陈郡将曾有品评,想来甚是有趣。” “不妨说来听听。”现在凡是提到陈登的话题,曹cao都很重视。 陈矫面带莞尔娓娓道来:“我家陈郡将言道‘夫闺门雍穆,有德有行,吾敬陈元方兄弟;渊清玉洁,有礼有法,吾敬华子鱼;清修疾恶,有识有义,吾敬赵元达;博闻强记,奇逸卓荦,吾敬孔文举;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曹公以为可还恰当?”陈元方兄弟乃是大隐士陈寔之子陈纪、陈谌;华子鱼是豫章太守华歆;赵元达是已故的前任广陵太守赵昱。 曹cao心中冷笑——陈纪兄弟有德有行,如今为避战乱都不知逃往何方去了;华歆有礼有法,见了孙策还不是乖乖献城投降;赵昱有识有义,到头来死在笮融那个小人手里;至于孔融,不过就是靠一张嘴,真有什么治国安邦的才华?最荒唐的就是说刘备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天大的笑话!大耳小子曾几度沦为丧家犬,无立锥之地,最后还不是寄居到我的篱下? 他心里虽这么想,口上却道:“倒也有理…惜乎荒乱以来名士四处避难,就说刚才提到的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