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章雾中白花 (第2/8页)
装打量江景,在目光扫过邻船的瞬间,已看清舱窗大开的船舱内,坐着两个高瘦的怪人,一穿白,一穿黑。 天生的八字用客眉,年约半百,相貌狰狞阴森,正面对面下棋,聚精会神,似乎棋势正陷于死缠关头,双方都在吃紧。 “认识这两个怪人么?”金眼鹰低问。 “不认识。”银扇书生低声答。 飞虎不知何时已踱至一旁,平静地说:“那是大名鼎鼎的黑、白两无常,定是参加四宝擂台来的。” “哦!咱们要不要去拜望他们?”金眼鹰变色问。 “免了吧!不必自讨没趣。”飞虎摇头道。 码头远处,从东面奔来一个青衣人,脚下不稳,吃力地奔到码头,看到这艘船的舱面有人,不问情由便奔上跳板,直向船上冲来。 一名船夫抢出截住,大喝道:“站住!有何贵干?” 大汉仍然奔来,叫:“快送…送我过…过江…” 船夫伸手急挡,骂道:“你瞎了眼…咦!” 大汉被手臂一挡,仰面便倒。 船夫不让大汉倒下,一把抓住了。 大汉混身发软,口鼻突然流出鲜血。 金眼鹰走近,惊道:“这人死了!怎么回事?” 大汉确是死了,气息已绝,一双怪眼瞪得大大地,口鼻仍在流血,体温虽在,呼吸已经停止了。 银扇书生当机立断说:“先扶进去看看,从船尾丢下江。” 江湖人不能打人命官司,船上无端出了人命。麻烦得很,必须毁尸灭迹,以免被牵连。 把尸体扶入舱内放倒,飞虎开始检查尸体,片刻,神色肃穆地说:“这人胸口挨了一记红砂掌,血色的掌印清晰。下手的人掌力已臻化境,不轻不重有意纵人逃走,而这人却支持不住,定然是奔跑过度,终于胸肺溢血而死。” 银扇书生断然下令:“快将尸体丢入江中,以免麻烦。” 尸体刚滑入水底,舱面便已经传来了船夫的低叫:“有三个人从东面奔来,来意不善。” 金眼鹰与飞虎急急钻出舱面,便看到码头上一个船夫,向奔来询问的三大汉啼啼咕咕,并不时用手向这艘船指指点点。 “有麻烦了。”金眼鹰抽口凉气说。 果然不错,三大汉已向跳板上走来。 飞虎也向跳板走,冷冷道:“我去打发他们,看他们是何来路。” 双方相遇,飞虎站在跳板前,伸着手拦住去路,冷然目迎走近的三大汉。 为首的大汉直迫近至八尺内,双手叉腰沉声道:“让路,阁下。” 飞虎也是个狂傲不可一世的人,怒火上升,冷笑问:“在下挡你的路么?这是路?” “在下要上船。”大汉厉声道。 “上船有何贵干?船是我的。” “船是你的?很好。刚才有位仁兄,逃到你的船上了,在下要带他走。” “在下的船没有仁兄。” “什么?你敢否认?” “否认什么?在下的船刚到,哪来的什么仁兄?” 大汉怪眼彪圆,厉声道:“你给我滚开些!我把人找出来后,再和你算帐。” “找不着人,又待如何?” “你…”“帐又如何算法?” 大汉忍无可忍,手一动,手掌来势似雷霆,劈向飞虎的耳门要害。 飞虎也忍耐不下,怒火发如山洪,左上盘手架住来掌,揉身抢入,短冲拳快如电闪“噗”一声击在大汉的小腹上,力道如山。 大汉没料到对方如此高明,毫无闪避的机会“哟”了一声,上体前屈,受不了。 飞虎得理不让人,右膝一抬“噗”一声又中胸口,这次力道更重。 大汉一声闷哼,仰面跌出八尺外。 双方接触为时极暂,发生得快结束也快,另两名大汉来不及救应,眼睁睁看着同伴倒地。 “把他抬走。”飞虎沉喝。 两大汉火速上前救人,同伴已经昏厥了。 两人抬起同伴,一名大汉咬牙切齿地说:“好!你厉害!不久自会有人找你算帐,别得意太早。” 飞虎冷哼一声,傲然地说:“你们有多少人你都叫来好了!在下在这里等你们。” 两大汉抬着昏厥的人走了。飞虎目送他们去远,方回到舱面。 金眼鹰有点不安地说:“尚兄弟,你没问他们的来路?” “几个痞棍,问什么?算了吧。” “万一他们来头大…”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放心啦!” 邻船的黑衣人突然将头伸出窗外,大笑道:“你们还敢放心?怎不费些工夫去打听对方的来历?诚如那蠢汉所说,刚才你们是得意太早。” “前辈的意思…”金眼鹰惶然问。 “那三个蠢夫,是无源洞洞主的役奴,你们打了他的人,保证你吃不消兜着走。” “谁是无源洞洞主?” “你自己去打听好了。” 黑衣怪人说完,缩回身躯仍然下他的棋。 无源洞,在城东三里地。 这时天快黑了,船夫老七已带了大包酒菜返船。 银扇书生不等老七将食物放下,便抢着问:“老七,你再去买食物处,打听无源洞洞主的底细,火速回来禀报。” 老七脸色一变,问道:“大公子,刚才在食店中,属下已听到不少有关那老魔头的消息了,大公子要与那老魔打交道?” “那老魔是何来路?” “他就是鬼面山灵雍如晦哪!他在无源洞建屋而居已落脚五六年了。” 银扇书生大骇,其他的人也多表现得忐忑不安。 飞虎脸色发白,讶然叫:“哎呀!怎会是这老魔?唉!” 金限鹰心中大乱,惶然地说:“快!咱们动身上航,早些离开为妙。” 银扇书生却泼冷水说:“葛兄,你以为船在小池塘里么?这里是三峡呢,白天里行舟尚且惊心动魄,惊险万状,从没听过有人敢在三峡夜间行舟。这里是清水滩,有两处大漩涡万户与云沱。下是横梁滩与东奔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