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章重血淬中华树军威 (第2/3页)
更有一些外地的工人已经开始把家眷迁移过来。虽然经济繁荣增加的收入还微不足道,但是已经开始有了小范围市场经济的雏形。当然,在现阶段、在战争时期还少不了计划经济,可是冯华也看到了经济发展的希望。 吴秀英的被服厂,在设立之初主要是想解决根据地一些孤寡、没有依靠妇女的生计问题。随着义勇军的发展,部队的服装、鞋袜、衣被,子弹袋和手榴弹袋都需要统一解决。被服厂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目前已有女工六十多人。虽然不少人反对女人抛头露面,但由于这些女工衣食有保障,还发工资,仍然吸引了许多家境贫寒、衣食无着的妇女找上门来。冯华发现,只是一两个小工厂,就已经初步改变了人们的一些传统观念,假以时日一定还会有更大的变化。 一系列“发展经济”政策的实施,使义勇军在“龙口街”四乡二十八屯百姓中的声望日益增涨。但由于在观念、立场以及利益等方面的一些冲突,义勇军与当地一些士绅名流之间也有了不和谐的迹象。冯华深深的知道,在当前的形势下,义勇军要想站稳脚跟并进一步发展壮大,还必须取得这些人的支持。 义勇军在挥发河地区的影响,主要是从剿匪的军事胜利、由军事胜利引发的对义勇军及其领袖人物的神化、良好的军纪以及一系列改善百姓生活状况的政策等几个方面表现出来的。冯华感到要想缓和与这些士绅名流的矛盾、进一步加大义勇军对百姓和士绅的影响,必须还要从以上几点入手。 经过深思熟虑,冯华认为:根据当前的情况,最有效的措施乃是恩威并施、双管齐下。一方面要对当地士绅名流、富商地主投资工商业给予更大程度的优惠,换取他们对“减息”等项损害富户利益的政策予以让步,促进他们向民族资产阶级进行转变;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强对义勇军领导权的控制,向士绅地主展示义勇军的实力,形成一种军事震慑力。 经过与邢亮、周天宇、李九杲和黄德贵几人商议,他们决定在九九重阳来临之际搞一次军事比武大演练。为了使演习能达到震撼性的效果,周天宇建议把存放在落虎崖的那二十门火炮运过来。另外无名洞里剩下的几台车床和一些原材料也应全部运至兵工厂。 重阳节前一天“龙口街”四乡二十八屯的那些士绅名流们都接到了义勇军“欢度重阳军民联欢”的邀请。在联欢会上,冯华首先感谢四乡父老对义勇军的大力支持,接下来是民间艺人和义勇军宣传队演出的节目。联欢会后,邢亮代表义勇军宣布:下午,义勇军将进行军事比武表演,欢迎诸位和四乡父老光临参观。 北圩门外临时开辟的大cao场周围人山人海。贺国光、冯华等义勇军领导人,龙城、关街和二道江等地的团总、商会会长以及四乡知名人士约六十余人,在临时搭建的检阅台上就座。有不少人对自己能够登上检阅台,与冯华、邢亮这些神奇人物一起检阅义勇军,感到受宠若惊和无上荣耀。 这次比武表演是冯华、邢亮和李九杲精心策划的,他们在征得贺国光、张立三的同意后,在全军中精心挑选出了480名战士组成受阅部队。 宣传队用他们能够找到的各种乐器奏响了《义勇军进行曲》。虽然远不及军乐队的演奏那么壮观、雄浑,但由步兵、骑兵、炮兵、特种兵等九个方队组成的受阅部队,伴随着军乐,踏着整齐的步伐通过检阅台时,还是震撼了主席台上的参观者和四周围观的乡民。 首先通过主席台的受阅部队是由横八、竖八64人组成的仪仗队,红旗猎猎,雄武壮观;后面依次是步兵一方队,一色的M1式半自动步枪,刺刀闪耀着摄人的寒光;步兵二方队,那些带着两条腿的96式轻机枪让许多人开了眼界,看了个稀罕;再后边那些几个人扛着的重机枪、迫击炮;几匹马拉着的山炮、野炮让台上台下所有的人张口结舌,看直了眼;由毛色深浅、个头高矮几乎没有差别的64匹枣红马组成的骑兵方队更是让人精神振奋;尤其是战士们高呼着:“练好本领,保家卫国!”的口号时,更是激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当义勇军领导向行进中的受阅部队行军礼时,检阅台上的其他人一时不知所措,他们有的站起来,有的还在坐着,有人抓耳挠腮的模仿着军人行礼,也有人点头猫腰的打躬作揖,让站立在侧面的警卫人员忍俊不禁。 步兵的拼刺和实弹射击演习的效果出乎意料的好,人们先是为士兵们精悍矫健、纯熟惊险地拼杀叫好,又被他们神准的枪法惊得目瞪口呆;骑兵的冲刺、格斗和马术表演,特种兵的攀登、越野、擒拿都让这些人惊叹不止;当机关枪、迫击炮和野炮的实弹射击演练开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