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淬中华_第二章无名血淬中华遇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无名血淬中华遇险 (第2/3页)

器设备…

    无名洞中是那样的寂静,除了冯华、邢亮和周天宇急速的呼吸声外,再也听不到一点儿其他的声音。

    “咕!”幽静沉寂的无名洞中突然发出了一个奇怪的响声。声音虽然不大,可是此时却不啻于晴空中响起了一颗霹雳,让几个人立刻就从呆愣愣的沉迷中惊醒了过来。心中一惊,冯华和邢亮不由得同时循着声音的来源看去,却见周天宇正纳纳地看着他们两人。

    “华哥,老亮,没什么事,是我刚才放了个响屁。”周天宇不好意思地说道,如果不是光线太暗,此刻一定能看到他的脸色已经变得通红。

    稍微愣了一下神,冯华和邢亮“噗哧”一声忍不住一同笑出声来,本来有些紧张的气氛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互相对视了一眼,冯华、邢亮和周天宇慢慢走进了石室的大厅,并非常有默契的同时向着那些机器设备走去。从机器上厚厚的尘土可以看得出,它们放在这里应该有很长时间了,并且一直都没有得到养护。简单查看了一下这些设备,他们三人又小心翼翼地向着正前方的那个岩洞摸去。

    这个岩洞与他们进来的那条极为相似,深邃神秘的隧道也不知道到底有多深,唯一不同的就是在岩洞附近的通道两旁还开有大大小小十几个石室。再次互相看了一眼,又握了握手中的枪,他们进入了右手的第一个石室。借着应急灯的光线,只见石室内整整齐齐地堆放着许许多多的木箱,而且木箱上还能清楚地辨认出“奉天造兵所”的字样。惊奇?惊讶?惊喜?惊愕?一时之间他们的脑海里一片空白。

    撬开一只木箱扯下裹在外面的防护包装,一排清一色崭新的步枪显露在三个人眼前。“啊!美军M1式半自动步枪。”邢亮惊讶地喊出声来。由于在部队呆了几年以及性格方面的一些原因,邢亮是个不折不扣的“爱枪族”几年来他通过冯华和周天宇买来了有关各种武器的书籍近三十册和各个时期的枪械图片三百余张,而且他对二战时期的武器尤其情有独钟。

    带着一肚子的疑问,三个人又查看了一下其余几个石室,里面的东西同样令他们惊讶不已。在那些规格不同、防护很好的木箱里,除了美军M1式半自动步枪外,竟然还有英国的LeeEnfield4型步枪以及美国的M1卡宾枪和德国的98K型毛瑟卡宾枪,但就是没有人们熟悉的日本‘三八大盖’和‘歪把子机枪’。

    “太奇怪了!从箱子外面印有的‘奉天造兵所’的字样和厂徽标记看,这里存放的应该是二战期间日军遗留下来的武器装备,可是为什么看不到日军的制式装备,反而却是盟军和德国的武器?还有,在这自古以来就神秘莫测、人迹罕至,而且连羊肠小道都没有的石磨沟中,怎么会出现这些东西?它们又是如何被运进来的?”看着眼前这些以往只能在图片中欣赏的经典枪支,邢亮虽然心中极为兴奋,但是也更加的迷惑不已。

    受父亲知识博杂的影响,冯华从小爱好就极为广泛,文学艺术、军事历史和天文地理等文科类的知识他均有相当程度的涉猎。尤其是对中国的近现代史,冯华更是曾下过一番功夫仔细研究过。

    此刻听了邢亮提出的疑问,他稍微思考了一下接口说道:“二战后期,大概是1944年12月份,美国空军先后两次从设在成都的空军基地出动了大规模的B-29轰炸机群,前往沈阳轰炸‘奉天造兵所’、‘工作机械株式会社’和“飞机制造厂”等日军重要的军事战略目标。为了避免损失,日本关东军开始对这些重要部门进行疏散。据记载,奉天造兵所的部分设施被疏散到了宁安、汪清和铁岭山区的石洞中。战后,该厂的大部分机器设备(约二千四百台)被苏联运走。因此,我估计这些武器设备大约就是那个时候运到这里来的。”

    说到这里,冯华也皱了皱眉头,然后才又接着说道:“不过它们究竟是怎么被运进来的?以及箱子里装的为什么不是‘三八大盖’和‘歪把子机枪’?确实令人感到非常奇怪!”

    “是啊!既然存在就应该会有当事者及知情人,可是为什么过去半个多世纪了,这里却从来都没有被人发现和提起,真是让人想不明白。不过老亮,你这次可是收获最大了,我记得M1步枪可是你的最爱!”周天宇一边发表着自己的看法,一边向邢亮调侃道。

    憨厚地笑了笑,邢亮并没有答话,可是脸上却不可抑制地浮现出一股发自内心的喜悦与满足。

    令人激动的发现并没有到此结束,经过对其他几个岩洞进行粗略探察,冯华他们发现除了位于西南角的那个岩洞看起来是人居住休息的场所外,其余几个岩洞里还储存着96式轻机枪(仿捷克ZB26机枪)、92式重机枪、MG-43轻重两用机枪、M3冲锋枪、斯坦因冲锋枪、鲁格P-08手枪(抗日战争时在中国称为“撸子”)和苏式托卡列夫M1933手枪(其结构、制式与我国朝鲜战争期间生产的51式手枪相同)等种类繁多的各国制式武器。另外,岩洞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