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淬中华_第二十二章潜龙出深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二章潜龙出深渊 (第2/3页)

有一般人“女孩儿家打什么仗呀”的那种通常思维,却是想:既然古有花木兰、穆桂英,那现在为什么不可以有贺菱为国出征?

    从中秋之夜冯华负伤,菱儿的焦急、担心和关切,以及后来对养伤的冯华细致入微地照顾,贺国光已经看透了女儿的心思。他自己也很喜欢冯华,他觉得冯华生得一表人才,且知识渊博,年轻有为,前途不可限量,蛮有资格做自己的东床快婿。虽说冯华年龄大了菱儿十余岁,但那时候丈夫比妻子大个十几岁、二十岁也是常有的事情,只要两情相悦,却也未尝不可。因此也有让菱儿多与冯华接触,暗中撮合的意思。

    这菱儿以前经常随着贺国光外出,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也到过许多地方,但是出门经商总是不同于行军打仗的。几位领导想法各异,最后却是一致地通过了贺菱的请求。

    贺菱儿得寸进尺,自己的要求刚通过,又领来了自己的好姐妹龚芳。这个龚芳是贺菱的闺中密友,也是制药厂顾问李济棠老先生的外孙女,目前正在技术学院医护科学习。当得知贺菱以及医护班的许多男同学都已报名参加了远征军,她在征得家人的同意后,就来走贺菱这个后门关系。

    冯华为此事登门拜访了李老先生,李老倒是异常豁达开通,笑呵呵地说:“贺会长的千金去得,芳儿自然也去得呀!”考虑到贺菱有个女伴方便,龚芳倒是很容易的参加了远征军。

    女儿要出征了,做母亲的心疼、舍不得,可是也拗不过那父女俩。连夜收拾行装,却又让菱儿数说了一番:“妈,这是打仗,不是走亲戚!”让母亲又抹了一阵子眼泪。虽然贺国光表面上显得很平和,也知道冯华、邢亮等人会非常照顾菱儿,但临走前仍然忍不住对宝贝女儿千叮咛、万嘱咐,罗嗦个不停。

    接到命令后的第三天,全副武装的义勇军主力部队告别龙口街的父老乡亲,准备南下增援辽阳。战士们迈着整齐的步伐,高唱着雄浑的歌曲,踏上了抗击日寇侵略的征途。贺国光、周天宇等留守人员以及许许多多的老百姓一直将战士们送到镇外,许久送行的人们仍然觉得那“我是一个兵,爱国爱人民,卫国战争考验了我,立场更坚定!”的嘹亮歌声还在半空中回荡。

    义勇军在自己可以影响的区域内行军,沿途的老百姓都来观看,很多乡亲还送上烧开的茶水慰问部队,让战士们异常兴奋,也分外有荣誉感和自豪感。可是自进入奉天省以后,冯华却深刻感受到义勇军要成为人民子弟兵,该做的工作还有很多。由于老百姓不了解,照例是一听到过队伍,人们便纷纷躲藏起来。

    为了保证行军的速度,部队也不便于停下来宣传,只是让军直和各营的宣传队用白灰水在墙上书写了许多诸如“义勇军是老百姓的队伍”、“义勇军保护老百姓”、“义勇军上前线打日本保家园”等标语口号;同时,冯华还以远征军总指挥的名义,书写了包含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为主要内容的布告,张贴在显眼的地方。各连队也三令五申绝不准许有一点儿违反群众纪律的事情发生。每到宿营地,各部队都要把宣传群众的工作放在首位。义勇军秋毫无犯的严明军纪,与大力度的宣传,产生了非常明显的效果,义勇军的好名声很快就在奉天地区开始流传。

    12月5日聂士成部千余人进攻分水岭,击毙日军中佐富刚三造,日军败退,聂部乘胜追击。

    当冯华率领义勇军赶到了奉天以西的噶布拉时,接到了分水岭捷报和长顺将军的第二道命令:“迅速接替聂士成部在摩天岭的防务!”

    冯华知道日军在东路进攻受阻后,会把主攻方向转移到西路,目前海城已是危在旦夕。海城位于鞍山和营口之间,是日军北进奉天,西出锦州,进而攻占山海关的必经之路。海城如果失守,日军就打开了北上攻击奉天,南下进攻山海关的大门。此时,当务之急不是接防摩天岭,而是增援海城!但是,对长顺的命令他们却也不得不服从。

    冯华对历史书上记载的甲午战争中一些地方沦陷的具体时间已经有些模糊不清了,但他还是隐约记得海城是12月中旬被日军占领的,历史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没有几天了。冯华、邢亮他们询问向导之后决定部队抄近路直插奉集堡。这条路进可通往摩天岭,退可随时策应辽阳、海城,不失为两全之策。

    12月10日,义勇军抵达太子河畔,又传来聂士成、依克唐阿联军在金家河重创日军,收复草河口的捷报。

    12月12日傍晚,天空飘起了雪花,部队提前在汤河畔的安平屯附近扎营。冯华下达了就地宿营,加强警戒,继续进行侦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