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九章雪夜袭敌营 (第1/3页)
第二十九章 雪夜袭敌营 1895年2月下旬,海城之围被解之后,日军第三师团桂太郎中将惊魂未定,很快就又接到了“辽河平原战役”的作战计划,奉命会同西进的第五师团合击鞍山、牛庄。 其时,日军在东北战场上的兵力已经开始捉襟见肘。虽然最初它的总兵力多于清军,但他们从汉城一路打下来,所占之地都要留下部队驻守,陆军第二军主力又转向山东战场,日军在东北战场上的第一军下辖的第三、第五两个师团,能机动作战的部队都不太多。其中第三师团被拖在海城地区,第五师团需要驻防大片的占领区,尤其是刚经过海城战役的桂太郎第三师团,更是只能抽调为数不多的兵力配合第五师团作战。由于桂太郎把他的精锐都投入到牛庄一线,会同第五师团合击鞍山的部队是不久前进攻辽阳失利撤下来的青冈敬公联队,这个联队因为连续作战,不但损失较大,兵员严重不足,而且还十分的疲劳。 日军发起辽河平原战役,其关键的一步就是依靠对辽阳的佯攻,打乱清军部署,调动清军四处救援疲于奔命,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日军的战略意图是,佯攻辽阳的部队打响战斗之后,第五师团主力会同第三师团一部,趁着鞍山的清军救援辽阳之后,城防空虚的战机,一举夺取鞍山。 鞍山,位于海城通往辽阳、奉天的交通要道上,因市南的东西鞍山而得名。鞍山东南25公里处的千山山脉,自古即为辽东名胜,享有“无峰不奇,无石不峭,无寺不古”之誉。可是眼下,它却成为横亘在义勇军面前的最大敌人,为了对鞍山进行及时的救援,义勇军必须在三天之内翻越千山山脉,行军近180余里,方可赶到敌人的前边。 兵贵神速,青苔峪战斗还没有完全结束,冯华已经命令作为预备队的特种大队立即向鞍山进发,义勇军主力也在脱离青苔峪战斗之后,全军迅速向鞍山方向运动。 **军事思想中的运动战,冯华、邢亮从毛著四卷中,从电影、小说里看了许多,也学了不少。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等经典战役,至今让他们想起来还热血沸腾,在目前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祭起这件法宝,可以说是非常合适的。义勇军一面以少量部队牵着日军第五师团主力在大山里四处打转,一面以主力日夜兼程,火速驰援鞍山。 雪已经停了,一弯新月高高的挂在天空,在白茫茫的雪地上投下一片淡淡的银光,几颗明亮的寒星在深蓝的夜空中不停的眨着眼睛,让人越发的感到冬夜的寒冷。为了赶时间和迅速摆脱日军第五师团的追踪,义勇军在匆匆用过晚饭后,并没有立刻宿营,而是借着雪地反射出的微弱光芒开始了连夜行军。 入夜的山风是那样的凛冽、那样的刺骨,可行军中的战士却好似一点儿也没有感觉到。虽然已经接到了保持安静的命令,但刚刚获得一场大胜的他们却还是兴奋得悄悄议论个不停。冯华等义勇军的领导也不忍心破坏战士们的兴致,也就睁一眼闭一眼了。 由于天黑路滑冯华并没有骑马,只是利用行军的机会,和邢亮、连顺讨论分析接下来战斗可能会遇到的情况。看着胳膊受了点儿伤的邢亮由于疼痛不时皱起的眉头,冯华心里难受极了:全都是因为自己大意,才让老亮受了伤,想想当时日军凶狠的进攻和猛烈的炮火,自己现在还感到后怕。孙子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现在才算有了切身的体会。一招之失,不但让青苔峪一仗差点儿功败垂成,而且好悬没搭上自己兄弟的性命。今后打仗还要慎之又慎呀! 午夜时分,义勇军在达喇河西岸的獐子峪宿营。刚刚安妥完岗哨及警戒的事宜,冯华就接到了一个让他大喜过望的命令:钦差大臣刘坤一命令远征军火速增援鞍山、牛庄。 按照日军大本营的计划,佯攻辽阳的战斗将于2月28日打响,然后由日军第三师团和第五师团于3月2日凌晨合击鞍山。 从攻占海城以来,第三师团的青冈敬公联队可以说是出师不利,诸事不顺。不但连续参加了攻占缸瓦寨、韩家岭、梨宝沟及守卫海城等战斗,一直没有得到像样的休整和补充。而且在前期进攻辽阳时,由于行军途中不断受到镇边军的袭击和小股团勇的sao扰,损兵折将不说,还使得全体官兵的精神极度紧张,就犹如惊弓之鸟一般。如今尚未修整完毕,该联队就又踏上了北攻鞍山之路。 老天像是专门与青冈敬公联队作对,他们刚刚出发,本来已经放晴了的天又纷纷扬扬的飘起了雪花。俗话说“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为了提防支那军队的袭扰,他们一路上都是小心翼翼、步步为营,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