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淬中华_第三十五章历史的偏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五章历史的偏离 (第2/3页)

薄担心有失为由,告辞而去。临走前还一再嘱咐,明日一定要到牛庄叙谈叙谈。

    魏光焘刚刚离去不久,邢亮、李九杲就陪着另一个客人回到了狼岩寨,他就是那支来历不明友军的指挥官王英楷。

    那是个三十出头的汉子,大概是风餐露宿,劳累过度的缘故,人有些黑瘦,两颊微微塌陷,但双目炯炯有神。此人性格很是率直,并没有常人的做作,见到冯华只是双拳一抱,随即笑呵呵的自我介绍道:“参见冯大人,在下王英楷,字绍宸,海城南关人,现在忝为海城商团统领。”

    来到这个世界后,冯华是很注意当时礼节的。现在,他受到王英楷豪爽的感染,不由自主地紧握着王英楷的手,使劲地摇了几下:“先前听说倭寇受到一支不明身份友军的拦截,我还在想究竟是什么人有如此的勇气,现在一看王兄果然是英雄了得。”

    看到冯华如此热情,握着自己的手始终没有松开,王英楷虽然不太习惯,但也不由得深受感动。他连忙说:“我如何称得上英雄,只有冯大人才是真正的英雄,你的大名我早就如雷贯耳了!”说完“呵呵”地笑起来。

    冯华有些诧异:“让王兄见笑了,冯华区区微名何来如雷贯耳之说?”

    “我在海城地区,虽说不上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倒也消息灵通。大人在狼子山打倭寇的事情,已经传遍了吉林、盛京!”王英楷认真地说道。

    冯华倒是未曾想到义勇军已经造成如此大的影响,嘴上虽然谦逊着,可心中还是为义勇军声名远播而高兴。

    原来这王英楷早年曾以教书维持生活,在海城一带很有声望。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海城县令设立商团以维持地方秩序,请王英楷督军,任统领。海城失陷后,王英楷带领一部分团丁撤退到辽河西岸,继续坚持反抗日军侵略的斗争。在收束了锦县和义县一带的溃兵数百人后,海城商团的人数达到了近一千人,力量反而比原来的商团更为壮大。这次听说倭寇进犯牛庄,他就带着自己的人马前来助战,这才上演了小杓口阻敌的壮观一幕。

    其实这王英楷也不是平常之人。历史上,袁世凯督练新军时,他曾任武卫右军全军执法营务处总理,与当时的王世珍、段祺瑞、冯国璋齐名,被合称为“北洋四杰”后来,王英楷历升至直隶大名镇总兵、署理陆军部右侍郎、补授蒙古镶白旗副都统,钦命南洋陆军大臣等职务。只是因其积劳成疾去世较早,而不像段祺瑞、冯国璋那样为常人所知。

    不很了解这一段儿历史的冯华,显然并没有把眼前这个汉子与“北洋四杰”联系起来,但从交谈中他还是感到了王英楷见识与气度的不凡,也产生了将他招揽过来的念头。

    血与火的一夜终于过去了,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朝阳如血一片殷红,红色的朝霞染红了城墙,染红了沙河,染红了整个大地。

    在狼岩寨村东的一处小山坡前,除了重伤员和值勤放哨的,几乎所有的义勇军战士都不顾身体的伤痛与疲乏再次集结了起来。他们整整齐齐的排列着,脸上的血迹与征尘尚未来得及洗去,还是黑一块儿红一块儿的。冯华、邢亮和李九杲等义勇军高级领导人在看望完伤势已经趋于稳定的连顺后,也来到了山坡旁。洁白的雪地上,一具具牺牲的义勇军战士的尸体排成了很多行。

    战士们是那样的年轻,很多人的脸上还露出孩子般的稚气,可是如今他们却永远的闭上了自己的眼睛。其实,有许多战士的眼睛并没有闭上,他们那已经失去神采的双眼仍然怒目圆睁的望向碧蓝的天空。

    突然,冯华在一具尸体前停住了他的脚步。不,应该是两具,一个义勇军战士和一个日本兵,他们两人直到死仍然紧紧的搂抱在一起,谁也不能将其分开。年轻战士的双手是那样的有力,牢牢的掐着那个同样年轻、脸上充满恐惧的日本士兵的脖子。

    轻轻的抚摸了一下这个战士粗糙干裂的双手,一向感情不外露的冯华眼睛也不由得热了起来:多么朴实可爱的东北汉子啊!再艰苦的环境他们也只是憨厚、爽朗的笑几声就过去了,从不过多的抱怨什么…

    就在冯华仍在为牺牲的战士伤感不已之时,跟在他身后的贺菱儿和龚芳再也忍不住了:晶莹的泪水夺目而出,两个人同时呜咽地哭了起来。犹如两个导火索,本来就异常压抑、悲哀的气氛,在她们两人的引导下一瞬间爆发了起来。这些平常流血不流泪的粗豪汉子们,一个个也鼻子发酸,眼泪终于不受控制的流了下来。尤其是李九杲,心中更是难受得如刀扎一般,一边为自己当初的决定悔恨不已,一边悄悄地抹去眼角的泪水。

    今天实在是冬日里难得一见的好天气,天空是如此的净朗,阳光是那样的明媚。可是此时,在战士们悲切的哭泣声中一切都显得黯淡了许多。极力控制着自己就要流出的眼泪,冯华缓缓的将身体转向了全体义勇军战士。他知道眼前的一幕虽然是战士们真情流露的表现,但如果任由这种情绪持续发展下去的话,对部队未来的建设将极为不利,必须尽快将战士们的士气重新振奋起来。

    冯华先扫视了一眼全体战士,然后大声吼道:“男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