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八章露重履难进 (第2/3页)
极限前将台湾的问题全部解决,日本大本营决定在嘉义的侧后方再实施一次登陆作战,争取一举将支那人的抵抗意志彻底粉碎。 9月8日,经过一番精心的准备,由后备步兵临时组编成的日军第七师团在永山武四郎中将的指挥下,从鹿港出发。九月十日拂晓,第十三、十四混成旅团分乘三十九艘运兵船,在“吉野”、“高千穗”、“秋津洲”、“天城”等八艘军舰的掩护下,开始在布袋嘴强行登陆。虽说在此之前,日本的扫雷艇在北起台西,南到枋山,几乎是台湾西南的全部沿海海域都实施了大规模的扫雷行动,但鬼子在登陆的过程中“天城”号巡洋舰和两艘运兵船还是撞上水雷沉没。其后,在付出了“赤城”号炮舰重伤和三艘运兵船被抗日联军海岸炮火击沉,以及近千人伤亡的代价后,日军第七师团终在台南前侧面的“布袋嘴港”成功登陆。 反观抗日联军方面,因嘉义一线牵扯了他们近七成的兵力,以及台湾西南部海岸有白沙仑、弥陀、桃子园、西子湾、风鼻头、水利村、番子寮、枋寮、嘉录村和平埔等太多的可登陆地点需要兼顾,所以尽管此前已经判断出鬼子将会第二次实施登陆作战,但抗日联军却无法阻止鬼子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 看到冯华若有所思的久久都没有说话,李九杲心里不由得有些发急:“大哥,你倒是说话呀!如果刘坤一不支持咱们的计划,那可该怎么办?总不能就这样坐以待毙吧!” 对于刘坤一的为人,冯华通过这一阶段的亲身接触,以及从历史资料中获得的一些了解,还是具有相当深刻的认识。他知道刘坤一虽生性谨慎、处事圆滑,但却并不是一个胆小怕事之人。你只从百日维新后,他抗旨维护江南维新成果、对抗慈禧废黜光绪以及在庚子事变中,置清廷的宣战谕旨不顾,与张之洞等人一同筹施“东南互保”等几件令世人为之侧目的事情上,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极有担当的人。不过,刘坤一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几次做出忤慈禧逆鳞的事,绝对不是他当时的思想认识水平有多高。他所作的一切其实都是为了维护大清的江山社稷,否则在他死后,也就不会被清王朝谥为“忠诚”了。因此,冯华料定,只要是能够给大清颓丧的国势带来利益的事,刘坤一就一定会应允。当然,这其中的缘由冯华只能自己在心里想想而已,对李九杲和其他人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说的。 微然一笑,冯华不慌不忙的说道:“四弟,刘坤一那里并没有什么好担心的。照我的估计,他至少有九成以上的可能会同意咱们的方案,你就放宽心吧!明天,我会发电报再次催促他一下。” 说到这里,冯华脸上的神情蓦的严肃起来。稍微顿了一下后,他接着说道:“其实我真正担心的还是这次行动的实施过程,虽然此次行动从谋划到布署,前后准备了长达半年的时间,我们的一切行动也都非常小心,应该能够打鬼子一个措手不及,可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一切意外都有可能发生。而且…而且一旦此次行动失败,我们还会有各种各样的麻烦接踵而来。” “既然大哥你对刘坤一那么有信心,我也就放心了…至于这次行动,我倒认为大哥你有些过虑了。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们的准备工作已经做到家了,所有该考虑的问题也都考虑到了,究竟能不能获得成功只能看天意如何了!大哥,九杲虽是个粗人,在很多事情上也帮不了你什么忙,但我却知道即便遇到再大的困难和麻烦,我们兄弟也能携手闯过。其实人生一世,只要能做到无怨无悔就行了!”尽管直到此时,李九杲也不十分明白冯华为何对刘坤一如此有信心,但是基于对大哥的无比信任,他没有继续再这个问题上继续纠缠。反而是话锋一转,对冯华进行劝慰起来。 冯华猛的为之一震,心头那片始终挥之不去的阴霾被李九杲一句普普通通,却又情真意切的质朴话语击了个粉碎:虽然自己早就看明白了“再度私自出兵”的严重后果与利弊得失,可谁知事到临头却还是不能做到真正放下。 对于台湾战局的发展,冯华早在抗日联军准备撤离尖笔山防线时就已经开始未雨绸缪了。他心里很清楚,如果弹药物资以及抗日联军内部各行其是的状况不能有效得到解决,台湾未来战局的发展恐怕不容乐观。为了应对台湾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局面,冯华与李九杲经过一番商议后,立刻做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安排和准备。他们先是用林维源捐给义勇军的33万两白银,委托刘坤一从德国埃吕屏什好造船厂和伏尔坚造船厂订购了六艘鱼雷艇,即属于FU级的“天字号”、“地字号”以及属于TB级的“元字号”、“黄字号”、“宇字号”和“宙字号”然后又开始秘密组建由张作霖任团长的志愿军第二特遣团。 时间进入6月后,冯华最担心的一幕终于出现了。由于内部指挥不统一,抗日联军的防线百密一疏,终被鬼子钻了空子在鹿港登陆。尽管后来由于杨载云等人的顽强抵抗,鬼子围歼抗日联军于台中的阴谋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