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九章三岛闻惊雷 (第3/3页)
没有引起大本营足够的重视。关于对义勇军的编制、武器和战术特点了解不够,自己也没有办法,派到满洲的谍报人员就那么多,而压在头上的任务又如此之重,在各方面都不够重视的情况下,忽略了这方面情报的收集也属正常。 职务低微的荒尾精如何敢在小松亲王面前为自己辩护,只好求助似的看着陆军参谋次长川上cao六中将。主管陆军情报工作的川上cao六此刻处在很微妙的位置,他既是属于军方集团的一员,又因工作关系与大藏省有着很密切的联系。他对大藏省迟迟不追加对情报工作的拨款非常不满意,于是趁此机会把矛头也指向了内阁成员、大藏大臣松方正义,指责大藏省调拨情报经费不足,直接影响了对华谍报工作的开展。 其实大藏省也有自己的苦衷,自中日开战以来,军费开支直线上升,既要增加军火生产,又要征招预备役兵员,同时还要维持前线庞大的战争支出,财政收支已经入不敷出。战争开始后,日本所耗军费已经超过一亿日元,而那时日本全年岁入也不过八千万日元(当时约合白银四千五百万两),真不知清朝的决策者如果知道这种情况后该作何想。 内阁与军方的争吵如狗咬狗似的没完没了,最后明治天皇不得不出面制止了这种无尽无休的混乱局面。而会议的结果,由于天皇对战争的支持,最终还是强硬派的观点成为了主流,他们认为:胜负乃兵家常事,中日战争的天平仍然大大地向着日本倾斜。尽管日本目前面临着一些困难,但仍然有足够的力量打进北京,必须立刻发布向京津地区进攻的动员令。 在战争狂热分子的一片叫嚣下,日本大本营作出了如下决定:“鉴于清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大本营‘作战大方针’第一期作战计划已经顺利实现,现将开始在直隶平原与清军进行主力决战的第二期作战计划。其部署如下:一、以“山东作战军”大山岩大将为首,组织‘征清大总督府’,制定直隶平原作战计划。同时从海上和陆上作出进攻直隶的作战姿态,并在适当时候给清国以雷霆一击;二、立刻组织陆海混合支队南进台湾,为即将到来的和谈创造事实上的优势。” 对于战争前景的看法,虽然在日本统治集团内部开始渐生裂痕,但狂热的强硬派仍然占据着上风,这也预示着日本人无论在战场上,还是在谈判桌上还会继续采取咄咄逼人的进攻姿态。 “澎湖历来为台湾之锁钥,欲据台湾必先得澎湖”这是日本大本营早就确定好的对台湾作战的设想。为此,日本大本营决定首先派出一支陆海混合部队先行占领澎湖。 三月十五日,由三个步兵大队、一个炮兵中队和吉野、狼速等八艘军舰组成的日军进攻澎湖混合支队五千人,在后备步兵第一联队长比志岛义辉指挥下,从佐世保军港出发向澎湖进犯。 受到普遍指责和批评的日本谍报机关也进行了深刻地检讨,在大藏省追加了情报经费后,陆军参谋本部情报局从日本本土、朝鲜、上海、天津和汉口抽调了大批间谍进入奉天、吉林。日本在中国东北针对义勇军的间谍活动进入了活跃阶段。 而此时正在牛庄西南一带修整的义勇军,由于辽东三战三捷带来的巨大声望,又得到了一次发展壮大的有利契机。王英楷在参加义勇军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冯华提议,应利用当前的有利时机迅速扩大义勇军的军事力量,他说:“对于倭贼,奉天百姓无不痛恨之极,倭贼虽百计利诱,各地犹皆私立团防以拒之,若果能因势利导,辽东、辽西则遍地皆兵。” 经过仔细商议,冯华、邢亮和李九杲等义勇军高级将领采纳了王英楷的建议。他们一致认为虽然部队扩编会进一步增加义勇军后勤补给的困难,但是为了义勇军今后的进一步发展,还是应在保证士兵基本素质的前提下,利用此难得的机会极力扩大部队规模。 实际情况也确如王英楷所料,在海城商团加入义勇军的带动下,以及义勇军准备扩军的消息传出后,牛庄、海城和鞍山等地的很多民间自发抗日武装(包括一些土匪武装)都纷纷要求参加义勇军。 其中规模最大、最有名的是在辽东岫岩东南一带活动的一支由桂花岭煤矿矿工组成的乡团武装。他们自去年十月中旬至下旬,对于来犯的日本侵略军极力堵御,以抬枪、土炮毙敌无数,与倭寇相持甚久。岫岩陷落后,数月来他们转战南千山山区和大洋河南北,四处游击袭扰倭寇。如今这支近700人的矿工武装,在首领马成玉的带领下,辗转数百里来到狼岩寨,要求参加义勇军。短短十余天功夫,远征军的人数就急速扩大到7500多人,整整增加了一倍有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