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章谁知女儿心 (第2/3页)
光时而流露出天真,时而又似饱含深情。她鼻儿高挺,两腮润白透红,犹如玉雕粉琢。身穿白纺绸单衫、红罗单裤,红装素裹。充满青春活力的身体不胖不瘦,凹凸有致,愈发显现出娇美刚健的身姿。 贺菱觉察到冯华目光的注视,不禁俏脸羞得通红,娇瞋地说道:“冯大哥,行不行你倒是说话呀!” 冯华意识到自己眼睛的放肆,马上回过神来,用开玩笑的口吻掩饰自己的尴尬:“哦,说了半天,原来菱儿是要去被服厂啊!”贺菱有些生气地说:“冯大哥,你这人真是的,我可不是与你开玩笑的啊!”看到菱儿耍起了小女孩的脾气,冯华有些招架不住,只好拿出了最后一面挡箭牌:“菱儿,我问你,你父亲可同意?” 贺菱噘着小嘴:“人家就是问过了才来找你的嘛!” 正说着,贺国光笑呵呵地走进来:“冯老弟,菱儿这闺女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这些日子一直缠着我要工作。我看这孩子还粗读诗书,略懂文墨,看看能不能帮助你抄抄写写,顺便也跟着老弟学学洋文?” 虽然老爸是作为后援来支持她的,可是当着冯华的面埋怨自己不像话,还是让小姑娘满脸羞红,跺着脚撒娇地叫了一声“爹!”小女孩那满脸的憨态、娇羞无比的神情,一下子把贺国光和冯华二人都逗笑了。既然人家的老爹都出来说情,冯华还有什么话可说?再说他内心倒也很喜欢这个女孩子,只不过这种喜欢并不是爱情! 事情这么定下来后,贺菱就承担起了指挥部文书的工作,而冯华身边从此也多了一个小秘书。虽说冯华与菱儿年龄相差近十岁,但到底还都属于年青人的范畴,相互沟通非常融洽。冯华对贺菱到没存什么非分之想,可是菱儿这丫头人小鬼大,心里朦朦胧胧的对冯华产生了一股自己也说不清楚的感觉。这种感觉既是少女青春朦胧的初恋,也和当时早婚的习俗有关,毕竟在那个时候,许多像菱儿这个年龄的女孩已经开始谈婚论嫁了。 菱儿第一次见到冯华,还得从义勇军那天夜里神不知鬼不觉秘密进入龙口街讲起。那天晚上,菱儿读书就寝较晚,忽听跨院中人声噪杂,很是热闹。刚想出去探看,却被母亲一把拦住:“你父亲早有吩咐,今晚有重要客人来访,没有召唤,谁也不许踏入西跨院一步。另外,今日来客人之事,谁也不准泄露出去。” 母亲的话愈发引起了菱儿的好奇心,尽管母亲再三阻拦,却也难以打消菱儿好奇的念头。当母亲的宠爱女儿,只得暂且把丈夫叮嘱的话放到了一边儿,但还是再三嘱咐宝贝女儿:“菱儿,你可小心点啊!别让你父亲看见。” 虽然郑偃武安排了值日的护院,义勇军也加派了岗哨,但内院是眷属的住所,所以通往内院的角门谁也没有在意,让这个鬼丫头得以溜了进去。 菱儿溜进去的时候,正是冯华分析中日之战形势,侃侃而谈之时。平生第一次毫无顾忌地站立在屏风后面偷偷地注视着一个陌生的年轻男子,菱儿的心口不由得紧跳了几下。看惯了普通乡下人的菱儿,立刻就被这个风姿俊秀、气宇轩昂的年轻人吸引住了。尤其是他那渊博的知识、出众的口才、以及一种大义凛然的豪气更是让她心里产生了一种说不清是敬重、钦佩或是爱慕的感情。 “小飞龙”绺子覆灭后,听说义勇军要走,虽说只是与冯华打头碰脸见过几回面,而且也没有说过话,但小丫头心中不知怎么却有点儿依依不舍的感觉。几次鼓足勇气,找到机会想说上几句话,可都因为小姑娘脸皮儿薄,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那天在聚英楼饭庄宴请义勇军,本以为冯华他们就要一走了之,她还很为前边没有与冯华说上话而后悔不迭。尽管父亲不准她去,可贺菱还是约了小姐妹龚芳,两个人一起偷偷地来到了聚英楼。上得楼来,恰巧赶上贺国光代表全镇父老乡亲挽留义勇军。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对于贺菱儿来说,可真是喜出望外。她跟着众人一个劲儿地鼓掌,连小手都拍疼了。如果评选当时最高兴的人,在四乡二十八屯,绝对非贺菱儿莫属。 这些日子只要冯华不外出,处理公务时就与贺菱对脸而坐,两个人的接触自然也就更多了起来。一个起草文件,筹划军政要务;另一个就抄抄写写,整理、归类各种文书。有时候,因两个人都在埋头工作,屋内的空气显得有些沉闷时,冯华就会说上两句笑话,引得贺菱“咯咯”的笑个不停,这时的西跨院里充满了阳光。 当然,冯华也会讲一些在贺菱听起来是属于稀奇古怪的东西,这时的菱儿就像幼儿园的小朋友,小手托着香腮,眨着一双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