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淬中华_第十六章促膝议发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六章促膝议发展 (第1/3页)

    第十六章 促膝议发展

    二道江通往龙口街的大路上,冯华与贺国光二人信马由缰,并肩而行。远处,龙口街已经遥遥在望,他们边走边聊,并不时地与地里收秋的人们打着招呼。身前身后十几步远的地方,几名警卫人员警惕的扫视着四周的情况。

    路两旁坡地上的高粱已经红了,沉甸甸的高粱穗随风摇曳;河谷间黄灿灿的玉米棒子和饱荚肥满的大豆,也在风中不停的向过往的行人点着头。

    一丝欣慰的笑容浮现在了贺国光的脸上,他颇有感触地对冯华说道:“听我爷爷说,当年刚到这块儿时,一片野地荒草,草窝子里狼、虫、豹、鹿什么都有。走个百八十里地的也看不见一个屯子,就是有个村子也不过四五户人家、几间小茅屋,哪里像现在呀!”

    说到这里,他话题一转:“子夏,你看这一人多深的庄稼,今年可是个好年景啊!我看一垧地怎么也得打它个**石粮食,乡亲们终于能过个好年了!”

    看着村民们脸上满足的样子,冯华的心里也极为高兴,他点点头说:“是啊,今年年成好,农业大丰收,工业、商业的发展势头也不错,咱们这叫农、工、商并举齐发展。”

    贺国光满意之中带着些许遗憾:“要不是打仗,今年大豆和豆油的出口、转口肯定都错不了,还得想想办法,把乡亲们手里多余的粮食换成钱啊!”停了一下,他又乐观地说道:“如果英、俄等国调停战事成功,大豆出海的事应该还有希望解决。”

    西历1894年9月15日,日军第一军攻占平壤,左宝贵将军血洒疆场,叶志超、丰升阿、卫汝贵等部仓皇逃跑;9月17日,中日海军在黄海大东沟激战,北洋舰队五艘军舰沉没,日本海军基本控制黄海海域制海权。黄海海战战败,清廷异常恐慌,慈禧太后重新起用弈訢管理总理衙门,乞求英、美、俄、德等国调停中日战争,战事一度平稳了下来。

    虽然战况的发展一如冯华所料,战争的风云也好似离龙口街越来越近,但列强的调停,又让贺国光看到了和平解决中日战争的希望。虽然他知道小日本绝不会善罢甘休,可是依据以前的实例,无非是朝廷签约赔款。尽管他对朝廷的丧权辱国很不满,可是能够和平解决战事,让百姓免于战火涂炭,总还是好的嘛!这就是贺国光的想法。

    冯华淡淡的笑了笑,并没有反驳贺国光的话,只是意味深长地说道:“世事难料,凡事还是多想一些困难才好!”“是呀,商场如战场,确实大意不得。”并没有理解冯华真正意思的贺国光按照自己的思路赞同地点了点头。

    刚刚参加了二道江商会的成立仪式,归途中看到的得又都是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两个人的心情都非常愉悦。

    经过这一阵子的忙碌,中华义勇军新成立的几个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厂,像榨油厂、面粉厂、酿酒厂和粉丝厂如今都已开始正常运转。这些成果的取得,贺国光功不可没,你从他那原本看起来很富态的身体,如今却变得又黑又瘦,就可以看出他为此付出的辛劳。

    扭过头看了一眼满脸疲惫之色的贺国光,冯华心中亦是有些感动,为了能让龙口街的百姓过得更好,贺国光真的是在全心全意的付出。“贺大哥,你这一阵子太辛苦了,今后可得注意点儿身体,不要太劳累了。”冯华关切地说道。

    “呵呵”贺国光爽朗的笑着:“虽然累了点儿,可大哥的身子板儿却硬朗多了,你没感到大哥的精神也比以前好多了吗?”

    冯华情真意切的关心让贺国光心头一热:真是个不错的年轻人!想当初,在商议挽留义勇军这个问题时,面对一些士绅“引狼入室”的质疑,是自己一力承担了下来。他觉得冯华、邢亮和周天宇等人从气质、谈吐到见识、抱负都与土匪有着天壤之别,绝对不是等闲之辈。如今看来,自己的判断没有错,现在所有的人,包括那些当初持怀疑态度的士绅们,都从龙口街的发展中受益良多,私下里他们也好几次称赞自己有眼光。想到这里,贺国光不禁也为自己眼光的独到、观察人的准确有些飘然自得。

    说着话进了龙口镇,二人在街中心暂时分手,贺国光去了镇西的榨油厂,冯华则穿镇而过,直奔南圩门外的兵工厂。

    兵工厂的厂址选择在镇南紧靠挥发河的一个U字形拐弯处。这里三面环水,易于防卫,同时远离居民区,安全系数较大,也便于利用挥发河的水力资源。为了安全起见,冯华还在兵工厂派驻了一个排的义勇军,日夜警戒。

    冯华对兵工厂的建设非常重视。他深知,中国百年的屈辱与军事落后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仅靠无名洞里的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