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十九窥古翼人影无双铁笛子陷翼人影 (第2/4页)
崖口有限所在,再往里去下面便看不出,又有别的峰崖隔断,常人不能上去,无法远望。靠近村口一面又是大片平畴沃野,村人按时耕作,都认为这环抱全村的大片峰崖无异铜墙铁壁,谁也不曾朝上留意。崖顶斜坡随同肢陀起伏,波狼一般逐渐高起,再往前溜,上面直无一块平地,石齿尖锐,也颇难走。到了尽头却和刀切一般一落数十丈。那两座崖洞便在后壁腰上,内中一座由近顶三四丈突出一片宽厌不等丈许来长的平崖,下面便是那条大壑,同在平崖右侧古松之下,松生石缝之中,夭矫如龙,苍鳞铁干,甚是刚劲,枝干粗壮,上面松梢似在昔年折断。 旁枝虽颇繁茂,顶却是个秃干,又是弯曲向上,内一秃干离开崖顶才六七尺,飞舞生动,形态甚奇。隔着那条大壑,休说飞越崖顶,便落在近顶平崖之上也非容易。对崖地势较低,灌木丛生,春夏之交毒虫蛇蟒到处伏窜,又有许多污泥湿地最是难行,另一崖洞离顶约十多丈,相隔尚远,洞也最大,内有好几间天然石室,离开对岸非但较近,洞下相隔三丈之处并有一片浅坡,壁间还横着一条天然栈道,虽有几处中断,轻功真好的人仍可随意往来,铁笛子以前便是由此上下。 初意先到崖顶昨夜坠蛇之处的上面查看一阵,再去下面两洞窥探,然后由那一片森林绕出山去。还未走下,先就发现崖顶上散着一些烧焦的树枝,知道当地乃全崖最厌的一段,另一大洞非但崖顶还要宽出两三倍,再往前走形势更险,不会轻功的人休说上下艰难,简直无法立足。如其所料不错,无论是否仇敌必在前面大洞之内,也许火光便山那面崖顶发出。暗忖:"侧面崖顶都是山石,草木不生,怎有烧焦的树枝灰烬遗留在此?"同时又见崖上有一三尺来高、尺许粗细突出崖顶的山石折断在旁,仿佛被人新近扳倒,痕迹犹新。下面现一洞xue,并有一条死蛇被石压断,地上碎着两粒土块,约有酒杯大小,想起昨夜死蛇,忽然醒悟,知道这类号称十步灰的毒蛇具有特性,又最凶猛,虽然一样冬眠,最喜藏伏高亢干净之处,遇到冬阳暖时偶然还要出xue,吐去所含土块,向太阳嘘气,只不再吃东西,行动迟缓。到了惊蛰以后走起来便其行如风,尤其饿极求食追逐生物简直比箭还快,人还不曾看清,蛇己一瞥而过。所到之处野草转眼枯死,人被咬中决走不出十步之外。但这东西最是灵警,每晒冬阳都在中午阳光当顶无人之际,蛇xue照例又在高而向阳又最隐僻的石缝之中,照此形势,分明上面石笋被人折断,内中所藏两条毒蛇一被石块打死,另一条窜将出来,也被那人随手一抛,或是受惊急窜,窜过了头,落向崖下跌死。因其冬眠无力,所有奇毒都在口里,蛇口土块业已吐出,那人由火光中认出毒蛇,不等反噬便自下手,才未受伤。来人隐伏在此,踪迹自然隐秘,何以登高发火,不怕被人看见,岂非怪事?难道此人只到这里为止,或是无心寻来,先不知崖那面藏有大片乐土,彼时天气又太昏黑,用火照亮,等到发现下面有人,才将火灭去不成?但他折断石笋作什,连想不解。断定人在下面洞中,便看准形势觅路掩将过去。 因事太奇突,敌友难分,不知对方为何隐藏在此,如是苦沙弥还好,万一异派仇敌隐伏洞中,专为窥探村中虚实,来者决非庸手,虽只崖顶里许之隔,身边带有旗花信号,稍有动静下面援兵立时相继赶到,到底打草惊蛇。就算下面住的是苦沙弥,这类行踪诡秘的异人虽非旁门之比,连山教家规又严,终非纯正一流,对外决不肯说底细,正好作为事出无心窥探他的动静,怎么能够长点见识,即使相遇也有话说。艺高人胆大,自恃一身本领,便遇强敌,至多不能取胜,也不至于大败。上来料定无人便罢,如其寻到决非易与,为防万一,连那轻易不用的一枝铁笛也暗藏袖内,轻悄悄掩将过去。 崖洞离顶不高,由上纵落易被里面的人发现,上来提气轻身落在松树顶上,仗着轻功高强,又是一株秃干,真如落叶飘坠,未露丝毫声息,动作又极灵巧迅速,轻轻一翻,便就势一个转侧,到了弯向崖缺外的老干之侧。先将身子隐住,准备稍有动静便可缩往缺口之下,随意起落探看。等了一会不见动静,忽听头上仿佛蝙蝠振翅之声,方想白天哪有蝙蝠飞出,无奈崖顶来路均经细看不见人影,先未留意上面,又被松荫遮住,看不出是什么东西。正疑望间,叭的一声,目光到处,乃是一只生梨由上坠落,业已跌得粉碎,知道洞中如其有人,闻声定必惊出,此时此地怎会有梨坠落,心更奇怪,当是洞中同党的暗号,忙将头往下一缩,手抓下面崖石,悬身往上窥探,等了一阵并无回音,洞中老是静悄悄的。借着崖缺怪石掩蔽,两面探看,也无影迹,实在不解,忍不住纵将上来,试探着往洞中掩进。 那洞并不甚深,但是两旁宽长,右面更有两问天然石室,并有一个深xue,绝好藏人之所。透光的石缝有好几处,目力稍强便可看清。起初断定昨夜火光既在此洞之上,人也多半在此,谁知一路戒备,寻遍左右各地,休说是人,后来发光照看,连人到过的痕迹俱都没有,灰尘中均是自己的脚印,暗道一声晦气,忙又赶出,见那碎梨却是肥大新鲜。山中果树虽多,这样半斤多重的大梨却未见过,决非小鸟所能衔来,可是方才又听振翅之声,除鸟衔坠以外,又想不起别的原故。仔细再看,忽然发现碎梨上面并无鸟嘴衔过痕迹,越想越奇怪,重又纵到上面,细看无踪,因已认定决非偶然,说不定便是对方警告,于是格外加了小心。同时发现另一大洞相隔既远,离顶又深,如往前面降落,难免惊动洞中的人,如用灵蛇丝套索下到壑底,借着下面怪石和半枯的灌木之类掩蔽,缘壁而驰,掩将过去,到了前面再看形势上升,比较隐秘。主意打定,便将那特制灵蛇丝绞盘取出,用索头鸟金钩搭在松根之上,看准脚底形势直泻下去,下降一二十丈,再将套索抖落,重又下降。其实套索尚长,只为洞下崖壁凹凸不等,常有灌木小松挺生石缝之中许多阻碍,为防被人警觉,接连三次方到壑底,上下相隔甚高。 初意下面只是野草灌木怪石之类,没想到靠近内壁下落之处地势更低,并还横着丈许来宽一条温泉,水势不大,静静的缓缓流动,温度颇高,热气微微腾起,触手颇热,才知平日常见下面云雾迷漫,实是温泉热气。因无落脚之处,对面水边乱石纵横,高低错落。因其地势居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