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武劫 (第1/4页)
第八章 武 劫 独孤寂心之世,中原武林共分七土: 东北为“黑土”东隔海“愿洋”临“太阳之岛”西北衔北漠,素来为入进神州的最佳途径。 东为“岛土”滨海临洋,大河“极流”由此出海,航运称便,且四季气候良好,物产丰美。 南名“胜土”为七土中最是气和雨足之地,所产农物衣质冠盖中原。 西南称作“岭土”诸多山岭横贯其中,久称难行寸步。 西是“疆土”沙漠广大,人烟稀罕,马贼猖撅,然玉石出产极富。 北乃“北土”北以“刺砾山脉”与北漠为界,民风最是凶厉。 中即“龙土”神州最大河“碧江”贯串全区,秀水灵山,多少英雄人杰,出身其中。 由于峻岭丛山隔离,彼此的交通行道,甚为不便。是以各土间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形,多有属之。也因如此,神州之力散如沙,是以,有识之土莫不深以为忧。 五百年前,龙土首派“禅林”推出门下第一高手“神僧”闻觉遍游神州七土,欲集结各土白道的力量,为反抗当时颓坠衰弱的朝廷“弧朝”的一代雄豪也就是“龙朝”首位君帝“天务”护航,共解天下黎民的生死苦难。 闻觉惩一己之力,促成九大门派的联盟,并会师龙土,义成“天务”的雄霸神州。一时间,护帝的九大门派,势力攀上顶峰,中原黑道纷纷隐过,其它地区亦不敢轻撩虎须。 可惜,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确是千古不易的至理。 九大门派跨越数百年的联手威势,也日渐疲乏、生漠。再加以三百年前,一个极度神秘,私下替江湖人士排名的“武劫”榜单的出现,使得门人彼此不服、自相残杀,更使九大派的声势每况愈下,而逐渐有名无实。 即使各派有智之土,极力警戒门下不得为“武劫”排名动干戈,但好名逐闻的人,却依然不把吾老的忠告放在心上,纷纷栽进为争“武劫”列位而卷起的腥血风云。 每个名列“武劫”上的人,每日都必须应付各种形式的挑战,常被迫得与死亡的阴影纠结缠绵,难以脱身当然,也不愿脱身,究竟“名”一字,没有多少人勘得破。 是以,每月刻于龙土最高峰“沉豫山”石牌的无名排行榜,渐被视为习武人的劫难,亦是武林血腥的祸源。“武劫”的声名,乃不胫而走。终于,关于无名排行榜的称谓,才破定于一尊:就是“武劫” 虽然,不少人执意排斥“武劫”但无可否认的“武劫”己逐渐成为武林人断定武功高下的重要依凭。 “武劫”行之既久后,背后神秘的评断者,终于现身,且在“沉豫山”筑一“论武房”世代相传,成为武林的一个著名圣地。 “论武房”为免卷人江湖仇杀风波,有一严格禁令:凡属“论武房”门人,不得习练武功。 虽是如此“论武房”仍有相当的自卫能力。 这是由于首代房主刘胥,与他的结拜兄弟吴汲,两人手足情深且深谋远虑所作出的规范,以及约定。 早在成立“论武房”前,他俩人便已详细考虑到“论武房”的未来。 当年,刘胥以家传的“龙御神睛法”断定武林知名人土武功的高下。江湖中多有不服者,乃纷纷找上不懂武艺的刘胥,讥嘲他不会武功,却又擅自为江湖人立榜。 一心想光大家传秘法,创下可流传江湖千古武林榜的刘胥,却因为家传“龙御神睛法” 的先天规范不得身具武功,需用一种超脱武学,不受任何派系影响的极客观角度,来理智判定武功的高低的心法限制而遭人唾弃。 这样的吊诡理论,实在无法为大多数江湖人接受。所以,也就无以获得武林人的承认。 其历代先祖,也是苦于此法的弊处,而多数半生苦郁。 因此,刘家传世数十代,但在刘胥之前,始终未能建立起一个真正受到江湖人公认的排行榜,刘家赖信的“龙御神睛法”仍是众人嗤笑的对象。这的确非是无因。 刘胥早年也扰于此点,而落拓江湖。直到,他与当时江湖的成名高手“翻潮”吴汲相逢,两人很是意外地一见如故。 刘对吴大畅其家学理论。吴汲甚为倾心,认为确然惟有不会武功、却懂武道的局外人,才能公正地评定武学的高下。于是他们开始秘商。 不久后,两家人就同时失踪,无影无迹,没人知晓他们的去处。 “翻潮”吴汲,乃当时的武林十大高手之一。他的消失,不免令人疑云大起,探究原因的人,多不胜数,但始终是找不着他的去处和失踪因由,此事是当时颇为著名的悬案。 刘、吴人两家消失一年后,就有了“沉豫山”的无名榜。 五十年后“论武房”屹立于“沉豫山”“武劫”正式成为武林最具公信的排行榜。 不少心有所愤怨,不满排名次序而找上“论武房”的人,都被守在“沉豫山”山腰的神秘组织逐回。 这百年来,这个人数始终维持在五十上下的神秘门派,人称“翻潮流”也就是“翻潮”吴汲的传人。 “论武房”与“翻潮”流的相继现世,使三百年前的疑案,豁然开朗。 原来,当年刘胥与吴汲商议后,决定利用人祟信神秘的心理弱点,匿名于“沉豫山”上刻石排位。 此行果然一举奏效,江湖人士纷纷投入其中,疯狂地为榜上列名先后,而大动拳脚。刘胥对此结果极感欣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