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95章陷世心角落 (第1/2页)
第195章 爱心角落 德志这样想着,也不得不佩服刘小姐起来,她离开香港,到达内地,所有的情况都要一点一滴地学起,对于从小在香港长大的小姐来说,非常不容易。可是,选错了师傅,也是枉然,不仅得不到进步,反而遗恨终生。当一个好人遇到金钱时,立马会变坏;当一个坏人遇到金钱时,说不定也会变好,谁知道呢? 机构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成立,已经跨过两个世纪,还在稳健地前行,真的很不容易。如果想要健康地发展,就需要有自己的制度和自己的特色,才能吸引更多的爱心人士加盟。如果一味迎合政府的要求,恐怕,非政府机构的特色就无法凸显出来。迎合政府,可以满足私欲,拿原则做交换的条件,丧失独立性,就会被政府瞧不起,同样,到最后,还是凶多吉少。 考虑到贾友虎要去还有事要做,德志说:“谢谢你带我们来看水源池。我们沿原路返回,看看到最远的住户要走多远。另外,一组还有没有没解决吃水困难的?” 贾友虎说:“最底下还有两户。” 尹懋问:“在哪儿?” 贾友虎说:“从这条路走下去,一直走到底,没有分岔的路,走到能听见流水声就是,只有两户。” 德志问:“他们是什么情况。” 贾友虎说:“目前他们有能力修建水池,也有水源,就是没有水管。家里有两个孩子读书,负担不轻,男人在做木工,收入勉强,另外一户家庭条件还差不多,估计合作,可以做一口水池,没问题。” 尹懋说:“那好。我们去看看。” 贾友虎说:“我带你们去。” 德志说:“你不是有很多事吗?” 贾友虎说:“再多的事,不如做好事过瘾,做好事,能添寿,难怪你们都长得细皮嫩rou,看起来非常年轻呢。” 尹懋说:“也不年轻了,你看我,长得白发都数不清。” 德志说:“是啊,我也有。” 贾友虎说:“笑话!你们都是少年白,有福气啊。” 正说着话,只见贾友牛背着背篓走过来,他问:“先生们好,友虎,你们在干嘛呢?” 贾友虎说:“带先生们来看看水源。” 贾友牛说:“好啊!看看心里就有数了。” 尹懋问:“贾师傅,你是组长吧?” 贾友牛说:“是啊!怎么了?” 尹懋说:“我们想去一下一组最远处两户人家,看看他们是怎样吃水的?” 贾友牛说:“好啊!我正要去河边打猪草呢。” 德志搞不清,贾友牛为什么一天到晚地打猪草。要知道,他家的猪只有贾友虎家的一半,竟这样劳累。 后来一想,也难怪,贾友牛的老婆常年有病,身体不好,女儿将孩子丢给两位老人,到深圳打工去了。 两位老人又要种地,又要带孩子,贾友牛还负责小组里的政务,真是忙得不可开交。 今天,据贾友牛说,他负责打猪草,他堂客(妻子)负责带孩子,另外就是做做家务。 德志说:“这也太巧了,如果没有人带领我们去,我们就想自己摸索着找去。毕竟,这个项目都在一组,是我们疏忽的项目,实在不该,不知道现在弥补还来得及来不及。” 贾友虎说:“来得及,来得及,只要二位先生表态,积极为我们争取,我们愿意先拿钱出来做好水利项目,等你们那里批下来,再给我们一些补贴就行,你们肯做,实际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贾友牛说:“是啊,你们在村里,在我们附近,我们心里就很踏实,哪怕最后你们不出一分钱,我们也要把该换的水管换掉,该解决饮水困难的,一定想办法来解决。要不然,错过这次机会,组织村民做水利,真的比登天还难了。现在的人们都向钱看,衡量一个人有用没用的标准也就是看他/她有没有钱。” 尹懋说:“是啊!”德志对贾友虎说:“你去忙吧。” 贾友虎笑着说:“谢谢你们,谢谢,积极为我们争取吧,万一不行,就算了,我们不勉强。” 德志心想,自己的事,小范围的事,住在这一块山坡的人,心比较齐,就容易组织一些,也愿意积极投工投资将水利项目做好,让家家户户都有干净充足的水饮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