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8章德志陪陷世 (第2/3页)
,德志也掌握了一些照相的技巧,拍出来的照片,**不离十,虽说不那么专业,可也看得过去。 德志的妻子想给德志照几张,德志不肯,他从来都不愿意照相,不是长得丑,而是不想做假动作,想自自然然地,该是啥样就是啥样。但是拍照者大多数为了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就指挥德志摆出pose,这个令人不爽。 草坪这块平地,非常珍贵,最好的地方往往是政府办公所在地,没错,草坪在新政府办公大楼前面。当然,还有一些雕像,雕像的基座上,刻着归州的历史和简介。除了草坪,就是一个小花园,在到处都是斜坡的地方,修建这么一块平地,花费巨大,可能用的是移民款中的一部分资金。 从草坪上往前看去,远处就是西陵峡,那些悬崖峭壁,和山谷中游走的薄雾,如诗如画。草坪伸向远方,绿草茵茵,青山隐隐,白云缭绕,倒是非常壮观。草坪散发淡淡的清香,夹杂着那些路边烧烤的rou香,以及孩子们喧哗,穿梭不已的车辆的鸣笛,加上江水里的客轮,穿越峡谷时发出的汽笛声,组成了归州特有的街景。 德志一家三口在草坪上玩一会儿,再走到小花园里,坐在长椅上,那些雕花的铸铁做的长椅,看上去很精致,有谈朋友的小朋友坐在不远处的长椅上窃窃私语,但没有什么特别亲密的动作,在白天,在公众场合,又在小县城,几方面的因素决定了他们的举止,可能归州人身材姣好,看起来,他们的实际年龄,猛看一下,还以为是小朋友呢。 德志对他太太说:“以前我们谈恋爱也在公园吧?” 她说:“没有。在河边约会的次数较多。” 德志说:“不是河边,是江边吧?” 她说:“是河边,护城河边,江边也有。你在江边的亭子里,第一次吻了我。” 德志说:“那一天,天下着雨,路上的行人很少。我记得是我看了你的身份证和影集后,吻了你。” 她说:“没错。你是作律师的,要验明身份,免得上当是吧?” 德志说:“哪里哪里,我不是律师,也没想到看你的身份证。你为什么要拿出来?” 她说:“不是你先拿出来的吗?” 德志说:“我什么时候拿出来的?” 她说:“在我们认识后没过几天,我们约会时,你亮明了身份,我后悔当时没有带,如果当时带了,我也会给你看的。我不想落后,也不想欠你的。” 德志说:“那有什么,身份证也有假的。” 她说:“我的身份证是真的。” 德志说:“真的假的?” 她说:“真的。” 德志说:“我的身份证是真的,但是,身份证上记载的内容是假的。我的实际年龄比身份证上的年龄要大一岁。当时,我父亲在为我转户口的时候,负责登记的民警,把我年龄算错了,错了又不改,就成了现在的年龄。” 她说:“哦。怪不得我看你不像小孩呢。” 德志问:“我像什么?” 她说:“像老头。” 德志说:“我知道,我比较成熟,你看上了我,其实我没有钱,也没有高大帅的外形,我只有一颗真诚的心。” 她说:“原来,光有真诚的心还不行。离井背乡的,到外地谋生,不容易。还受气。” 德志说:“现在还好,各负责各的项目点,不来往,不干涉,都不为对方负责,都为刘小姐负责,还行。就是不能常常照顾家庭。” 她说:“现在就挺好,不过,将来就不好说了。孩子长大了,要上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怎么办?你还这样在外漂着?学费怎么弄?” 德志说:“我来想办法。” 德志心想,自己每个月就那么一点死工资,吃饭没问题,但攒不住钱,怎么办?本来做慈善事业,扶贫,帮助别人脱贫,求发展,自己却穷的揭不开锅,怎么打仗,怎样做工作呢?这是个难题,难怪男人可以说是难人呢! 做慈善,就不好意思要求加薪,人家一问,就不知道如何回答,比如:“既然献爱心,还谈钱干什么?”社会民众总认为做慈善都是大资本家,富翁,钱多得没地方用了,才发给穷人。但这些发钱的人,自己也是穷人,谁发给他们钱呢? 做送钱的社会工作的人,自己饿着肚子去做,时间长了,也就没人愿意去做了。理想和现实的争斗从来都没结束,不过,有时候要么理想退让,要么现实退让,但是到现在,还无法得知谁会胜利,谁会失败。 在小花园玩了一会儿,德志对他妻子说:“我们回去吧。”他妻子点了点头,不用问孩子的意见,问了也白用。 对他妻子来说,下山很困难,上山更困难。走过一段弯弯曲曲的平路,倒还没什么,问题是面对数不清的台阶,让人作难。德志爬山,感觉费力,更不用说他妻子了。 当然,德志在山区工作了两年多,还比较习惯这种“运动”方式,对他妻子来说,简直就难于上青天了。 德志边走边说:“平时没事少看电视,多逛逛超市,带孩子到花园玩。” 她说:“要命!还到超市,能在门口买点菜,为那些爷爷奶奶送点菜钱,要好得多。” 德志说:“你怕爬山,故意说些好听的。” 她说:“鬼才愿意爬山呢。” 德志说:“你想苗条,就需要多锻炼,生了孩子的女人,很少有苗条的。” 她问:“你嫌弃我了吗?” 德志说:“没有嫌弃,我也是为你好。” 她说:“算了,我会安排好的。” 德志听她这么说,也就不再坚持。德志心里很清楚,姚太太是非常有个性的人,坚持原则,不肯轻易妥协,她不想爬山,可以理解。因她从小在平原长大,哪里习惯在山区生活呢? 不是为了家,为了孩子,为了老公,她才不愿意到这深山里来。如果旅游,可以到处看一看,开开眼界,还新鲜,满足好奇心,如果是定居,打死她也不愿意。 话说回来,习惯了山区生活的人们,强迫他们搬家到平原,同样也不会满意。三峡移民到平原的人,纷纷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