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灵4·苍穹浩茫茫_第二十一章飞书走檄如飘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飞书走檄如飘风 (第1/3页)

    第二十一章 飞书走檄如飘风

    ——出自《全唐诗》一百七十六卷·李白〈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

    骆宾王在初唐四杰中排名最后,然而名望却最响。这名望并非因为他诗文精致,而是来自于他讨伐武则天的一篇檄文:〈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当年武氏篡唐,徐敬业起兵讨伐,骆宾王亲撰檄文。这篇檄文写得风云色变、气吞山河,海内为之震动不已。就连武则天本人读到其中“一杯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两句时,都问左右这是谁写的。左右回答说是骆宾王,武则天感慨说:“这样的人才未能被朝廷所用,都是宰相的过失啊。”

    〈讨武后檄〉字字锋利,句句阴损,揭皮刺骨,不留任何情面。千古檄文,公推是篇第一。即便是陈琳的〈讨曹檄文〉,从气势上也要弱上三分。

    此时〈讨武后檄〉中的每一个字,都化作了一枚拳头大小的蒺藜,密密麻麻分布在整个腾王阁外,如同一群阴郁的黑色炸弹。檄文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一个字都是挖空心思的诛心之作,务求将对手恶名扩至最大。所以无论多强横的人,被这许多诛心蒺藜贴近爆炸,也会被炸得体无完肤、精神崩溃。

    颜政见罗中夏迟迟不出来,又看到这许多来历不明的蒺藜,大为担心:“这家伙不会有什么事吧?”

    韦定国没有回答,彼得和尚望着战况,忽然开口道:“这四杰阵,其实有个致命的缺陷。”

    “什么缺陷?”颜政急忙问。

    “这个就要靠罗小友自己去领悟了。倘若罗小友发现不了,也只能怪他自己才学未济,不能堪当重任,怪不得别人。”

    “你…”颜政悻悻地缩回头去,甚至没有注意到彼得和尚对罗中夏称呼的变化。

    韦然然扯了扯颜政的袖子,低声道:“颜大哥,我听到的旋律,很紧促,而且还在不断高亢。”

    颜政问道:“这说明什么?”

    韦然然道:“这说明,局势已经到了最紧张的时刻,马上就会见分晓了。”

    “这也帮不上什么忙啊。”颜政忧虑地想到,同时看了一眼站在对面的秦宜,对方也是一脸焦虑与茫然。

    诸葛夏这时开始飞快地在朗诵起〈讨武后檄〉,他每念出一个字,就有一枚蒺藜飞入腾王阁内,旋即发出一声爆鸣。檄文讲究的是行云流水,读之铿锵有力,行文越流畅,感染力便越大,随着他念诵的速度加快,有更多的蒺藜飞入,爆炸声几乎连绵不断。

    笔若刀锋摧敌胆,文如蒺藜能刺人。

    恐怕就算是朱熹和董仲舒再世,也会被这持续不断的诛心言论炸到精神崩溃吧。

    历代文体之中,诗言志,词抒情,而攻击力最为强悍的,莫过于檄文。而〈讨武后檄〉又号称檄文第一,其杀伤力可想而知。

    〈讨武后檄〉全文五百二十五字,就是五百二十五枚蒺藜炸弹。这些炸弹全都陆续落在腾王阁这弹丸之地,轰炸密度之大,恐怕比二战时期的德累斯顿、利物浦和东京还夸张。在这种持续轰炸之下,腾王阁内外一片烟腾火燎,摇摇欲坠。面对眼前一片檄文火海,旁观的颜政、秦宜、韦定国等人均是面如死灰。

    诸葛夏在四兄弟里最为低调,可他的檄笔却是四笔之中最为强悍的一管,试问谁能够一口气接下五百多枚可以自由cao控的炸弹?更何况,还有“天涯若比邻”的滕王阁封锁了全部的空间移动,想不死都难。

    “二哥也真给面子,难得见他一口气把整篇檄文都念完。”

    诸葛秋从虚空中探出头来,笑嘻嘻地说道,随即他的身躯和长枪从一道空间缝隙中慢慢钻出来。他刚才靠着诸葛春的能力躲藏在空间之中,伺机要给罗中夏致命一击。虽然边塞枪终究不敌青莲笔,但他成功把对手困在滕王阁内,也算是大功一件。

    “青莲笔毕竟是管城七侯之一,对先贤我们还是要保持尊敬的。”

    诸葛春说是那么说,可嘴角还是流露出一丝抑制不住的笑意。堂堂的青莲笔都被他们四兄弟联手灭掉,这可是多么值得夸耀的荣誉。他们四个人都是笔灵寄身,一直被家里那些神会的笔冢吏看不起,若不是费老一力维护,他们四个恐怕在家里就是二等公民。这一次,他倒想看看那些人还有什么话说。他们四个是第一批突入了藏笔洞的,是第一批干掉了青莲笔的,而且是第一批擒获了韦家族长的。

    诸葛秋此时身体已经完全从空间缝隙中走了出来,只剩下半截长枪还留在里面。他轻松地一抖手腕,想要把笔灵带出来,却觉得手头一沉。诸葛秋不在意,只是往手腕加了些力道,可长枪却不动,仿佛另外一端被什么东西死死钩住一样。

    “有古怪…”诸葛秋嘟囔道,却也没太放在心上。他运起全力,双手握住枪杆奋力往外一拽。这一次整杆长枪都被拽出裂隙了,可长枪的枪头上,还挂着一个古怪的钩子。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一个清秀的声音从缝隙里传了出来,那钩子听到这声音,把长枪勾得更加紧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