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五章变态连环杀人案心理罪 (第3/3页)
的可能性有多大的时候,方木开口了。 “它的来源找到了么?”他指指一张照片,邰伟凑过去一看,是装着金巧尸体的那个纸箱,普通的adidas货箱,印着三叶草的logo。 “没有,还在找。怎么?” “哦,没什么。”方木又把目光投向那块陶片的照片。 “这个呢?”看了好一会,方木又问道。 “这个就更麻烦了,全市很多工艺品销售点都有卖,很难查出购买者是谁。” “这块陶片,什么意思呢?”方木看着天花板,仿佛在自言自语一般。 “会不会是死者在现场与凶手搏斗的时候无意中撞碎了那个花瓶,然后抓在手里的?” “不会,”方木摇了摇头“肯定是凶手在杀死了被害人之后,塞进她手里的。” “为什么?” “你不觉得它太大了么?”方木用手比划着“凶手杀死被害人,jianian尸,拍摄录像,这一系列行动中,他不可能没发现死者手里抓着那块陶片。” “你的意思是,”邰伟想了一会,慢慢地说:“凶手把它放进被害人手里,是为了传递某种信息?” “是啊,可是我不知道这信息究竟是什么。不过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分析,一是陶瓷本身,二是这个英国陶艺家葛瑞森?派瑞的作品寓意。后者需要查找资料,至于前者…”方木边思索边说“我觉得可能与被害人的身份有关。陶瓷,有什么特点?” “嗯,比较硬,也比较脆。” “我也是这么想的,我觉得这可能意味着女性。” “哦,为什么?” “这个问题一会再回答你,我们先谈谈凶手本人。我觉得这个人应该在25到35岁之间,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及艺术修养,经济条件尚可。外表整洁,待人接物彬彬有礼。这个人存在一定的性心理障碍,这来自于失败的性经历。” “依据?” “首先,这个人赋予了陶片一定的含义,我们姑且认为它的寓意就在于女性。那么这个人就应该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而这种人往往比较在意自己的仪表。其次,这个人在犯罪手段中表现出一种性心理变态的迹象。比方说虐待,比方说jianian尸,比方说拍摄死者下面的特写。通常,jianian尸者往往是一种无法与女性正常发生性行为的人,且大多曾经受到过女性在性方面的拒绝和侮辱,而这种人往往支配欲极强,并具有施虐的倾向。在他们看来,死去的女性更能满足他们支配女性身体的**。这也是我猜那陶片代表女性的原因,坚硬而脆弱。既代表拒绝,也代表不堪一击。这就是凶手心目中的女性。而且,把尸体送还给死者家属,大概也是为了表达这种情绪。不过…”方木犹豫了一下“对于这些判断我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因为我不明白他为什么要选择只有7岁的死者。大多数具有这种心理状态的人都会选择成年被害人来平衡内心的挫折感。而征服一个只有7岁的小女孩,我感觉不到他能获得满足。” “也许这是凶手的第一次尝试?所以选择相对比较容易的小孩子下手?或者干脆就是一种偶然。” “现在还不清楚。最好别下结论。”方木摇了摇头“还有,卷宗里说车辆来源的调查正在进行,有消息么?” “目前还没有,对当晚营运的出租车司机的调查没有结果,初步考虑这个人可能是租借车辆或者自己有车。” “哦。”方木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我觉得你们不妨考虑一下死者父母的熟人作案的可能。” “为什么?” “如果是暴力劫持的话,学校门口不可能一点动静都没有,肯定有目击者。而死者在那样的家庭环境中,家长应该多次教给她一些简单的自保常识。另外,她虽然只有7岁,但不会像我们小时候那样,给块糖就能领走。所以,我觉得很有可能是熟悉其父母情况的人,让死者丧失了警惕,最终被劫持。” 邰伟临走的时候,方木问他医院杀人案的进展如何。邰伟犹豫了一下,还是如实告知方木他最初提出的侦破思路被证明是错误的。方木的脸上看不出失望,而是皱着眉头盯着窗外看了很久。 “7月1号那个案子呢?”良久,方木开口问道。 “不太清楚。你也知道,那是**保处负责的,我也不好过问。不过,估计也没什么头绪。”邰伟看看方木越皱越紧的眉头“怎么?” 方木没有作声。 “难道…”邰伟沉吟了一下“你觉得是同一个人干的?” 隔了很久,方木才慢慢地摇了摇头。一丝苦笑浮现在嘴角。 “我很难说清我的感觉。”他看着邰伟的眼睛“从理智上来讲,我觉得这些案子不像是一个人做的。因为这三起案件从手法、被害人、现场特征、凶手心理特征上来看,差别太大了。可是,我有一种很特殊的感觉,总觉得似乎有某种联系在里面。”看到邰伟屏气凝神地看着自己,方木不好意思地笑笑“不过也许是我自己胡思乱想。你也别太当真。” 送邰伟走到门口的时候,邰伟像想起什么似的问:“马凯给你的信,你看了么?” 方木犹豫了一下,老老实实地承认:“没有,被我烧了。” 邰伟惊讶极了“烧了?”在他看来,这是再好不过的探询犯罪人心理的资料,却被这样一个对行为证据具有浓厚兴趣的人看也不看就烧掉,这真有点不可思议。想追问原因,却看见方木满脸都写着“不要问!”的表情。 **,有句话怎么说的?天才都是怪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