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九章尘埃落定了 (第2/3页)
看着一次的成效,大家都知道,高书记走的时候就是市委市政fǔ对我们这个班子进行评估的时候,我们都是一起并肩战斗的同志,都是高书记培养指导的干部,谁也不能掉队,既然高书记已经教给了我们方法,那就要看我们的行动力了,现在我们还有高书记站在我们的后面,那就是最坚强的后盾,有了这样的条件,我们就没有任何的借口了,做不好掉了队谁也不能责怪,责怪的只有我们自己,长话短说,下面我来说一下分组。” 高建彬听到了会上两个人的发言,感到非常的欣慰,毕竟他还是没有看错人,这一次他就是要『逼』出所有干部们的潜能,让他们变得自立自主自强,能够继承他的没有完成的事业,把石桥镇这个梦想好好的延续下去。单纯靠着关系把这些人留下,那不是高建彬的作风,他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能为石桥镇的建设发挥才干,能为乡亲父老谋福利的干部,这一次也是对他们的一次考验,如果是不合格的话,那也就没有什么必要继续留在这里了,石桥镇不养闲人。不得不说这群人的干劲还是很充足的,一旦突破了自我的瓶颈,状态就焕然一新了,这样的作风影响到了下属们的工作态度,石桥镇又开始恢复了紧张有序的场面,丝毫没有把新年来临当成是松弛下来的理由。每个人都紧盯着手里的工作,就连走路的速度也加快了许多,高建彬就特意叮嘱食堂,一定要多做点『rou』菜,不要清汤寡水的没有营养。 其实这只是高建彬发动新年攻势的第一步,他与纪馨彤一起,要做的是把他们的工作宣传出来,让省市两级的领导们都能看得到听得到,这个事情对于多次与省市媒体打『交』道的高建彬来说,丝毫不困难,很快高建彬就组织了一次海州市有机蔬菜联合发展洽谈会,这次由石桥镇牵头举办的有机蔬菜产销洽谈会,引起了省市两级领导的关注,关键是这是面向外商进行出口创汇业务的一次会议,石桥镇和外商有着良好的合作信誉,屡次得到了国外商界人士的好评,在全省也是最著名的有机蔬菜出口基地,与十几个发达国家的客商建立了长期的协议,论起销售渠道来,真没有比得上石桥镇成熟的。这次是石桥镇利用自己辛辛苦苦建立的网络渠道,帮助别的乡镇进行有机蔬菜和农副产品销售,意义非常的特殊,省委书记周国林就批示宣传部,要把这次石桥镇的洽谈会成为全省农业改革战略的成果进行报道。 高建彬对着媒体的采访做了简单的发言,他说道:“我们石桥镇是依靠着有机蔬菜的种植第一批富裕起来的乡镇,经过两年的实践,对于有机蔬菜的种植与销售逐步地走向了成熟,我们可以有这个能力对于其他的乡镇进行帮扶,经过石桥镇党委副书记韩启明同志和常务副镇长程雨嘉同志的组织,石桥镇各位领导干部的齐心努力之下,与周边的乡镇进行了有好的协商,促成了今天这次洽谈会的召开,我们石桥镇可以对种植有机蔬菜的地方,拿出资金和技术进行扶持,通过我们日益成熟的渠道,把生产的蔬菜水果等产品销售出去,避免了价格的『混』『乱』和销售的困境,这就是一次资源的整合,把我们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形成良好的产业链,只要有了良『性』的循环,我坚信农民群众的好日子很快就能够实现” 看到电视画面上高建彬的发言,周国林对陈锡坤说道:“锡坤同志,看起来我们的小高同志是在展示石桥镇的干部啊,他也害怕那些『混』日子的少爷们到石桥镇坏了他的心血,所以极力的在培养当地的干部,把这样的功劳让出来给他们,有了这样的业绩,海州市委市政fǔ的领导干部们就不好替换这些人了,我还是比较喜欢他这个方式,远比他自己提出来要好得多。估计这次推动的人就是他,别的人也没有他这样的意识,通过整合这么大的资源,石桥镇的位置就更牢固了。”陈锡坤笑道:“是啊,我们有些干部就是这样的,当别人做了以后才后悔为什么不是他去做的,问题是根本没有这样的思维,这个小伙子可是不简单啊,脑瓜子太聪明了,这就是把别的乡镇也绑到了石桥镇的战车上,这样一来,石桥镇有机蔬菜产业的龙头地位就更加坚不可摧了。而且一旦形成了惯『性』思维,很长一段时间里,石桥镇的销售就能够有更大的筹码与外商进行谈判,拿到最好的待遇,别的乡镇就只能成为生产基地了,要是都像是高建彬同志一样,我们南江省的老百姓日子就好很多了。” 周国林说道:“既然高建彬同志做出了选择,那我们就帮助他一下吧,石桥镇现在是南江省的焦点,真的出现了什么负面问题,我们也不好向上面『交』代。毕竟王副总理还是非常关心这个地方的发展,要持续的把石桥镇作为全国农业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